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不同参数组合电针的抗炎镇痛效应,筛选出电针治疗炎性痛的最佳参数组合。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每组6只。于SD大鼠右后足跖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用电针干预大鼠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于造模前,造模后24 h,治疗第1、3、5、7、10天检测大鼠右后足机械缩足阈值(PWT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右后足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24 h,除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PWTs均显著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M组比较,电针刺激干预后,电针组各时间点PWTs明显上升(P0.01)。在干预后第1、3、5天三个时间点检测PWTs后发现,电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电针干预后第7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和100 Hz组(P0.01);干预后第9天,2/100 Hz组和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5,P0.01);干预后第10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2 Hz组比较,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参数组合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电针干预炎性疼痛时,以2(50μs)/100 Hz(200μs)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石油炼化企业中年职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2 245名45~59岁某石油炼化企业中年职工的血清PGⅠ及PGⅡ含量进行检测,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分析PG水平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调查该人群血清PG阳性率的检出情况,并对部分阳性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该企业中年职工PGⅠ和PGⅡ平均水平为(64.98±30.37)ng/ml和(15.48±10.79)ng/ml,PGⅠ/PGⅡ均值为5.07±1.99。男性血清PG水平及PGⅠ/PGⅡ均值均显著高于女性(均<0.05);PGI、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血清PG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9.77%6.89%,<0.05);183例PG阳性受检者中接受胃镜检查103例,发现各型胃炎70例,以中度、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占77.1%)。结论血清PG水平、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有关,根据血清PG筛查结果配合胃镜检查对胃炎等胃部疾患的大规模普查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贞羽 《江苏中医药》2009,41(11):76-78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断研究主要包括:中医病名诊断、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证型规范化、辨证论治、中医专方专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治本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但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及标准;治疗本病的疗程、疗效判定不够统一;科研设计不够严谨;对中药具体作用机理始终缺乏深入的研究。今后将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期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尿酸是体内细胞核酸-(嘌呤)的代谢最后产物.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不良,会有高尿酸血症.为此,对1679例高尿酸血症结合相关的人体部分代谢指标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邵瑛教授运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阐述胃强脾弱证古今定义的不同,论述邵教授对此证的认识,分析邵教授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原则及治疗手段,总结邵教授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独到见解,并附临床案例验证。[结果]邵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同胃强脾弱证的古义,而否定今义。辨证论治方面,其认为胃强脾弱证主要病机为胃燥不降、脾弱不升,次要病机为肠腑燥热,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提出胃强脾弱证是疳证前期的辨证观点。治疗以健脾理气、益胃养阴为法,便秘甚者酌加通腑,采用无痛、无副作用的小儿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以食疗为辅助手段,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所举案例为小儿胃强脾弱证的典型案例,邵教授以健脾理气、益胃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邵教授认同胃强脾弱证的古义,否定今义,并且提出胃强脾弱证是疳证前期的观点,运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特色突出,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周期为5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肠鸣音、腹内压及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2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变化及28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以改善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但对腹围变化和28d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守岳  陈贞羽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5):324-325,327
目的调查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部分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宁波市镇海区居民在2005年度健康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1679例,并同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血尿酸测定值:男(469.5±50.2)μmol/L;女(411.1±62.7)μmol/L。男女性别间有明显差异,中青年与老年组尿酸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可使血液尿酸含量增高。经常饮酒者(476.7±61.1)μmol/L与不饮酒者(454.9±56.3)μ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高。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与人体的血压、ALT、GGT、TG、TC、BMI指数、饮酒存在密切关系,呈现男性和老年人易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