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此类病毒后,机体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如何预防感染及复发是本病诊治的关键。陈祥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院士,从事男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常年工作于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尤其在治疗前列腺、性传播疾病方面颇有造诣,对生殖器疱疹诊治颇有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保肢治疗过程及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保肢手术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7例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患者,急诊行骨折固定、腘动、静脉探查修复术,2例行大腿下段1例行膝关节水平截肢术,其余患者的肢体经3~5次(平均4次)手术治疗,肢体得以保留。3例患者的肢体软组织缺损经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其余患者的软组织缺损经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或局部直接随意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术后随访12~24(16±2.39)个月。参照Puno等的标准对康复后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无死亡,3例患者行患肢截肢,24例患者肢体得以保留,其中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足下垂、垂趾等畸形,功能评定为差。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早治疗,疑有腘动脉损伤者尽早探查;对伴有足踝部软组织及踝关节损伤,或足底难以恢复保护性感觉,估计小腿肌肉会发生广泛的坏死和感染者,应考虑一期行截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现有高原小型制氧机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手段中使用设备多、不便携带、方法繁杂等困难和问题,研究并制作一种适应高原边防环境需求的检测装置。方法:利用微处理器多任务处理的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设计制作出将氧气体积分数、输出压力、输出流量、环境等多个物理参数统一由主控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集中处理并输出显示的检测仪器。结果:经过设计制作人员和高原部队的实地使用测试,验证了该测试仪达到了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数据准确的预期目标。结论:该检测装置简化了高原小型制氧机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方法和过程,方便了高原部队和检修人员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5.
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运用荧光偏振技术、ATPase试剂盒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分析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活性和DNA结合活性、AT-Pase活性和构象的影响。结果丙酸睾酮能够影响E.coliRecQ解旋酶的活性。低浓度促进解旋酶活性,高浓度抑制;抑制RecQ解旋酶与dsDNA的结合活性,其抑制常数Ki小于7×10-5 nmol.L-1;对与ssDNA结合活性的Ki为7×10-3 nmol.L-1;对ATPase活性抑制作用的时间相关性较弱;影响RecQ解旋酶的构象变化,但峰位无偏离。结论提示丙酸睾酮与RecQ解旋酶具有弱相互作用,二者具有两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与近期疗效,总结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内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23例的治疗经过及近期随访结果,其中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8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12例,经T管窦道硬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例。结果 23例均获成功,无胆道损伤、胆漏;其中1例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者因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管粘膜水肿严重致视野不清仅行T管引流,二期经T管窦道钬激光碎石,余病例均获得一次性结石清除,2例术后胆道少量出血未行特殊处理自愈,随访3~6月无残留结石。结论钬激光碎石治疗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与AO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并随访的58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预断式带孔组)和AO克氏针张力带(AO组)进行治疗,分别从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患膝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膝关节功能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即两组相比,预断式带孔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患膝关节功能好但住院费用费用高,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相当(P0.05)。结论对于能预处理成34-C1(AO/OTA分类)的髌骨骨折,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总体优于AO克氏针张力带。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脊髓损伤后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大量的神经细胞死亡,轴突退变,弥漫性脱髓鞘,脊髓空洞及胶质瘢痕形成[1],胶质瘢痕在脊髓损伤后形成并逐渐加剧,抑制脊髓损伤的修复[2].这些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成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中最棘手的问题.随着干细胞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分析进行诺卡菌(Nocardia farcinica)鉴定。方法将临床分离菌株BJ7菌株与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AY756551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接种L-J、PNB/TCH鉴别培养基。用生长良好的培养物提取全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对rpoB、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对其PCR产物进行测序和网上同源性比对。结果 PNB/TCH鉴别培养基鉴定BJ7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进化树中BJ7 16S rDNA序列亲缘关系与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AY756551比较相近,且16S rDNA和rpoBDNA序列与马鼻疽诺卡菌同源性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结论从结核病患者分离的菌株BJ7为马鼻疽诺卡菌。DNA测序分析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定诺卡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25株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区变异情况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沙门氏菌分离株血清型,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萘啶酮酸和3种氟喹诺酮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扩增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这些分离株涉及18个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的分离率分别为22.4%(28/125)和19.2%(24/125)。沙门氏菌分离株对萘啶酮酸的耐药率为39/125。3种氟喹诺酮药物对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比萘啶酮酸敏感株高。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的序列分析表明,所有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的83或87位点发生了突变,83位点发生点突变的菌株对萘啶酮酸的MIC范围大于或等于1024μg/ml,而87位点突变的菌株的MIC范围为32~512μg/ml。结论沙门氏菌分离株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的位点与萘啶酮酸耐药水平高低存在关联,且导致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