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大动脉炎45例(36.3%)、孤立性主动脉炎40例(32.3%)、白塞病37例(29.8%)、巨细胞动脉炎2例(1.6%),以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82例,66.1%)。大动脉炎组女性更多见(3.5:1),孤立性主动脉炎组发病年龄[(53.5±9.4)岁]及诊断年龄[(55.0±9.3)岁]更大(P<0.05)。97例(78.2%)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次手术69例、≥ 2次手术28例,有44例(45.4%)接受术前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初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置换术(40.2%)、Bentall术(23.7%)、冠脉搭桥术(11.3%)最常见,术后收缩压得到显著改善[(119.2±38.1) mmHg vs.(108.9±37.9) mmHg,P<0.001]。≥ 2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瓣周漏(19例,67.9%)为主要原因,其中白塞病(13例,68.4%)多见,仅7例(36.8%)患者在术前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与97例手术患者相比,27例未做手术的患者中,合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63.0%)者比例更高、诊断年龄[(41.6±16.4)岁]更年轻、女性(74.1%)更多见,其中17例(63.0%)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延期手术。结论 非感染性主动脉炎主要见于大动脉炎、孤立性主动脉炎、白塞病等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内科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延缓手术,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血压。未经过内科治疗的白塞病患者更易出现术后瓣周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纳入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留置胸管与常规留置胸管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气胸发生率、胸腔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切口渗液情况、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从而对两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期对部分接受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管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粤北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胸科手术共1 480例,筛选出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12例,再次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73例,分为无胸管组34例(术中经胸管排气水检测无漏气直接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和常规胸管组39例(术中在手术切口肋间留置22号胸腔引流管),对术中转多孔或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中转开胸或多孔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和常规胸管组患者术后第1天NRS评分[2分:38.2%(13/34)比7.7%(3/39)、3分:52.9%(18/34)比56.4%(22/39)、4分:8.8%(3/34)比35.9%(14/39)]、术后住院时间[0 d:0.0%(0/34)比7.7(3/39)、1 d:38.2%(13/34)比15.4%(6/39)、2 d:58.8%(20/34)比48.7%(19/39)、3 d:2.9%(1/34)比17.9%(7/39)、4 d:0.0%(0/34)比10.3%(4/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7/34),与常规胸管组51.3%(2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结论 无胸管单孔胸腔镜对于选择性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右胸部肿物5年余于2009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起偶感右侧胸部隐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发现右侧胸廓上有一肿物,未予治疗.约于2008年6月至今自感右侧胸部肿块进行性增大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右侧肋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博7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1/71 mmHg.神清,营养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疾病谱、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6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35岁(15-74岁),病程0-32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56.7%)、头晕或头痛(44.8%)、胸闷或胸痛(41.8%)、上肢血压不对称(35.8%),其次为肢体发冷(11.9%)、肢端麻木(13.4%)、间歇性跛行(9.0%)等。影像学检查发现,IV型最多(31.3%),其次为I型(19.4%),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4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有效36例(78%),平均CTX累积剂量为3.43 g;CTX治疗无效者改用硫唑嘌呤(5例,其中1例同时合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2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例),1例患者改用秋水仙碱加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维持期治疗以口服泼尼松2.5-15 mg/d,多数患者合用羟基氯喹200 mg/d或沙利度胺50-100 m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或硫唑嘌呤50 mg/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TA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异质,以IV型常见,ESR或CRP与疾病活动度并不平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多数TA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89例RA患者,收集疾病状况相关的临床资料(关节肿胀、疼痛、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ioid factor,RF)等实验室指标。以ESR 40 mm/h和hs-CRP 5 mg/L为界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以Hb 110g/L为界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DW水平,并对RDW与ESR、hs-CRP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炎症组患者的RDW水平为(14.88%±1.80%),明显高于低炎症组患者(14.14%±1.45%) (P=0.04)。RDW与ESR、hs-CRP、DAS28-ESR、DAS28-CRP和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有明显相关性,rho值分别为0.22、0.27、0.25、0.24和0.34(P均<0.05),RDW与ESR、log hs-CRP和HAQ有线性回归关系。排除贫血因素后,RDW与上述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的RDW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贫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其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至关重要。在基础医学阶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科研训练,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思维和转化医学科学研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其严重ICIs相关心肌炎日益为临床带来新挑战。本临床诊疗实施建议聚焦ICIs相关心肌炎的危险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监测转归和治疗重启等关键临床问题,参考国内外相关共识或指南和新近发表的循证证据,结合实际临床经验,为ICIs相关心肌炎的诊疗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细胞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分型及病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4 3例病理证实为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炎。依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局灶型 (39例 )和弥漫型 (4例 )。着重描述少见的弥漫型的临床特点。结果 :局灶型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关节酸痛、自限性病程及NSAIDs(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有效 ;弥漫型表现稽留高热、网状内皮系统肿大、皮疹、无系统损害证据、白细胞数及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正常 ,中等以上剂量 (>1mg·kg-1·d-1)泼尼松有效 ,容易反复发作。两型病理均表现为非坏死性血管炎 ,免疫组化分析提示浸润组织的细胞为T淋巴细胞。结论 :T细胞性血管炎无论从血管炎的细胞免疫组化病理还是其临床表现、分型均与其他血管炎明显不同 ,建议单独立题命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的效用值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类风关患者采用直接法[等级尺度法(RS)、标准博奕法(SG)、时间权衡法(TTO)]及间接法(EQ-5D量表)测量类风关疾病效用值,70例非类风关人群通过模拟类风关疾病状态采用直接法(RS、SG、TTO)测量效用值。结果:类风关患者测得的效用值分别为RS 0.59±0.18、SG 0.70±0.21、TTO 0.704±0.21、EQ5D量表0.56±0.30,其中RS和EQ-5D量表所得值低于SG和TTO(P=0.002,P〈0.001)。非类风关人群测得的效用值分别为RS 0.50±0.18、SG 0.65±0.23、TTO 0.74±0.20,其中RS低于SG和TTO(P%0.001)。与类风关患者相比,非类风关人群RS所得效用值较低(P=0.003)。结论:不同人群和不同方法测得的类风关效用值有差异,EQ-5D量表和RS所得值较低,SG和TTO在类风关患者和非类风关人群所得值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华东地区大动脉炎(East China Takayasu's Arteritis,ECTA)队列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心脏受累特征。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ECTA队列TAK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TAK分类标准,排除具有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TAK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心脏受累组和无心脏受累组,分析心脏受累特点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TAK患者390例,其中心脏受累组186例(47.7%)。TAK患者中心脏瓣膜病155例(39.7%),冠脉受累52例(13.3%),肺动脉高压51例(13.1%),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4.4%),心肌病7例(1.8%)。心脏受累组男女比例为1∶5.6,初发中位年龄为32.6(23.3~45.4)岁,中位病程为30.0(6.4~108.5)个月。心脏受累组患者更易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表现(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也高于无心脏受累组(P<0.001)。Ⅱb型TAK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受累。结论 TAK心脏受累并不少见,ECTA队列中心脏受累的患者约47.7%,以瓣膜病、冠脉受累多见,建议规律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