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少数民族药物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分离、TLC检识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葱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葱醌A(1)、elecanacin(2)、3-[2-(乙酰氧基)丙基]-2-羟基-8-甲氧基-1,4-萘醌(3)、2-乙酰基-1,8-二甲氧基-3-甲基萘(4)、二羟基艾榴醇(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不同程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其中化合物5对2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0、0.06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黄槿中6种天然倍半萜类成分进行衍生化改造,并对所得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 选取各种芳胺对黄槿中发现的6种倍半萜成分进行席夫碱修饰,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HepG2和MCG-803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 衍生改造了19个不同的倍半萜类衍生物,结合1H-NMR、13C-NMR、HR-MS确定其结构,其中17个衍生物首次得到。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苄胺基团对此类骨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能够较好地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结论 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特别对HepG2细胞活性有较大的提高,化合物122223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大力根油脂抗氧化活性。方法:将牛大力根干燥粉末用70%乙醇浸提,结合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牛大力根油脂提取物F-1和F-2,同时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获得牛大力根油脂提取物F-3,并以DPPH法和FRAP法对各油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在DPPH法中,F-1、F-2及F-3的半数最高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03.18、138.38、244.10μg·m L-1,其FRAP值分别为(7 712.2±274.7)、(10 387.5±280.5)、(4 584.1±182.3)μmol Fe2+·g-1。抗坏血酸(Vc)和BHT的IC50值分别为11.59、53.69μg·m L-1,FRAP值分别为(17 356.1±622.9)、(13 235.4±469.5)μmol Fe2+·g-1。结论:牛大力根油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以F-2最强。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弯柄灵芝多糖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提取工艺。方法: 以弯柄灵芝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 浓硫酸法测定,并结合加速溶剂萃取法,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弯柄灵芝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设计。结果: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80 ℃,提取时间12 min,静态循环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对其多糖提取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弯柄灵芝多糖提取率为(12.66±1.05)%。结论:该工艺与传统水提醇沉提取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缩短提取时间、节能耗、多糖得率高等优点,可用于弯柄灵芝多糖的提取生产,为弯柄灵芝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海南核果木枝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乙酸乙酯脂溶性提取物Ⅰ和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 从脂溶性提取物Ⅰ中鉴定出17种成分,主要为环硅氧烷类(33.516%)、烷烃类(34.736%)、酯类(14.243%)、羧酸类(8.353%)等;从脂溶性提取物Ⅱ中鉴定出21种成分,主要为环硅氧烷类(7.344%)、烷烃类(17.746%)以及酯类(70.384%)等.提取物Ⅰ和Ⅱ中环硅氧烷类化合物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烷烃类主要为十五烷、十六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五烷、二十六烷、三十烷和三十一烷等;酯类主要为棕榈酸酯、硬脂酸酯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结论 该研究首次对海南核果木枝叶乙酸乙酯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成分中含有环硅氧烷、烷烃、酯、羧酸、醇等多种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化妆、食品、环保等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苏木心材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反相C-18柱色谱技术对苏木心材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苏木心材的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2个苯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razilin(1),braziein(2),caesalpiniaphenol E(3),brazilide(4),protosappanin B(5),protosappanin A(6),protosappanin A dimethyl acetal(7),caesappanin A(8),tectorigenin(9),3-deoxysappanone B(10),caesalpiniaphenol F(11),和3'-deoxy-4-O-methylepisappanol(12),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株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考察。结论:化合物8、9的抗炎活性较强,IC_(50)值分别为6.8μmol·L~(-1)和7.2μmol·L~(-1),化合物6具有抗炎活性,IC50值为15.3μmol·L~(-1),其他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定量分析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为沉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方法测定沉香四醇的含量,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中的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通过统计分析,量化不确定分量,最终确定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5批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为(2.80±0.45),(5.13±0.82),(13.86±2.21),(74.86±11.87),(125.71±19.94)g·L~(-1)。发现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沉香样品的均匀性、称量、配制浓度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4个类型,通过严格按照四分法取样沉香样品、确保称量介质保持干燥、正确或规范使用玻璃器皿和精密仪器、可有效减少样品痕量分析的误差。结论:该方法可用于HPLC法测定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简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纳入标准制定,有利于标准痕量更加合理,对沉香药材痕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ASE联合微孔板刃天青显色法快速筛选海洋抗菌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选和评价抗菌活性物质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洋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 方法: 在对生物样品的提取过程中引入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同时采用刃天青作为指示剂间接判断不同提取物样品的抗菌特性。 结果: 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抗菌药物的方法,并发现白棘三列海胆、梅氏长海胆、面包海星、秀丽节蛇尾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实验菌生长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结论: 该方法克服了常规的纸片琼脂扩散法、试管肉汤稀释法等作为抗菌药物筛选方法的不足,可使数量庞大的生物活性物质中抗菌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与评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谱学手段和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测定化合物对皮质酮(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从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15-二酮基-α-芹子烯(1)、15-酮基-桉叶烷-4,11(13)-二烯-12-甲酯(2)、petafolia A (3)、12-羟基-4(5),11(13)-桉叶二烯-15-醛(4)、12,15-二酮基-芹子-4,11-二烯(5)、(7S,8R,10S)-(+)-8,12-二羟基-芹子-4,11-二烯-14-醛(6)、白木香酸(7)、1α-羟基-7βH-荒漠木-9,11-二烯-8-酮(8)、7α-H-9(10)-烯-11,12-环氧-8-氧代荒漠木烷(9)、petafolia B (10)、11-羟基-瓦伦-1(10)-烯-2-酮(11)、白木香醇(12)、2-(2-苯乙基)色酮(13)、奇楠沉香酮A (14)、4′-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15)、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6)和丁香醛(17)。CORT诱导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为48.78%,给予受试药物后,不同化合物不同质量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存活率为50.35%~91.36%。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洋特色资源——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TLC)检识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结合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BEL-7042、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瘤背石磺的黏液及肌肉组织中分离出1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N-(2-羟基-4-甲氧基-5-甲基苯基)甲酰胺(1),化合物1对A549和BEL-740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5、19.4μg/m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石磺甲酰胺,且对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