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赵媛  陆玮  黄家懿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1):2802-2807
目的 考察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餐中口服碳酸司维拉姆片,0.8 g/次,3次/d;在血液透析结束后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3次/周。治疗组餐中口服碳酸司维拉姆片,0.8 g/次,3次/d;在血液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注射液,1 mL/d。两组患者持续给药8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体积、血清指标、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达标率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33%(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降低,血钙(Ca)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P、iPTH、AK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性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4、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确切,能够减小患者甲状旁腺体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等血清因子水平,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内镜化疗粒子植入缓解进展期胃癌梗阻症状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12例进展期胃癌浸润引起胃流出道不全梗阻患者行内镜下缓释5-氟尿嘧啶(5-FU)粒子植入治疗,观察其缓解不全梗阻的疗效。方法:内镜下对胃癌梗阻部结节及浸润处多点或密集型植入粒子(每粒含5-FU1.67 mg)45~60粒,平均注射5-FU缓释粒子90 mg。癌灶旁另注射香菇多糖注射液3 mg。结果:12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16次,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缓解不全梗阻显著有效3例,明显有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1次治疗后症状缓解持续时间平均22 d。2例患者不全梗阻症状缓解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植入用缓释5-FU局部抗癌持续时间为15~30 d,作用时间远长于静脉或局部注射水剂化疗药物,对缓解胃癌浸润引起的流出道梗阻、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有一定作用,并能为部分患者转行外科手术创造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T抗原检测对结直肠癌普查的价值,用Shamsuddin和Elsayed介绍的半乳糖氧化酶法,对156例不同对象的直肠粘液标本进行T抗原检测。结果发现,32份结直肠癌和55份结直肠息肉病人的标本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和29.1%,与69份对照组标本的阳性率(7.2%)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和P<0.01)。T抗原检测在已确定的结直肠癌中,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8%。T抗原检测方法简便,结果易重复,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颇具潜在的结直肠癌筛选普查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结直肠息肉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熊去氧胆酸对其治疗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20004)李志芳,孙大裕,陆玮,须国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迄今为止,无特效治疗药物。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原用于溶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有报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大便的离子和短链脂肪酸(SCFAs)均有变化。本文目的是研究大便中pH、SC-FAs 以及乳酸盐的变化和结肠炎活动程度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是1982~1986年间罗马大学消化科收治的62例UC(5例静止期,57例活动期)以及26名健康人。根据临床、放射学、内镜和组织学表现作出诊断。UC 患者中重症20例,中度23例,轻症14例,病变的范围是全结肠炎24例,左半结肠炎19例。直、降结肠炎13例。所有患者在收集大便以前均未口服或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2例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和270例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严重程度采用冠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的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与高加索人群有显著差异(均P〈0.05),这三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冠脉病变支数分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这三个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玮 《胃肠病学》2002,7(2):70-72
小肠占胃肠道全长的3/4左右,粘膜面积的90%以上,但其出血仅占胃肠道出血的3%~5%。除大量出血外,小肠出血常难于诊断。小肠长4~6 m,肠襻间相互重叠、蠕动和收缩使肠段在腹腔内的部位可以变化不定,且小肠出血常是慢性或间歇性的,所有这些都给其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出血,所谓原因不明的出血是指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阴性而诊断未明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出血。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原因不明的隐性出血,即大便隐血阳性和/或缺铁性贫血,而无肉眼可见的血便;②原因不明的显性出血…  相似文献   
9.
质粒介导的AmpC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酶。与染色体AmpC酶不同,除少数类型外,大多数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非诱导表达的。其耐药基因在质粒与染色体间及质粒间转移可能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多种形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