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谷红注射液(guhong injection,GHI)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CCK-8比色法筛选GHI实验剂量。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GHI低、中、高剂量组(30、60和90μL·mL^-1)、阳性药组(维拉帕米注射液7.5μL·mL^-1)、GHI+LY294002(PI3K抑制剂)组和LY29400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建立缺氧4 h复氧16 h的H/R损伤模型。ELISA检测各组细胞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LDH、CK-MB均降低(P<0.05),MDA降低(P<0.01)、SOD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给予LY294002后,与模型组相比,LDH、CK-MB、MDA及SOD无显著性差异,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GHI可以明显减轻H/R对H9c2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表现出抗氧化应激与抗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3.
陈光玮  金伟锋  许守超  张玲  王玉  何昱 《中草药》2021,52(8):2257-2266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赋权,以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水提工艺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依据球面对称设计进行实验,并结合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球面对称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其综合评分为4.877;以遗传神经网络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2.7∶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经验证该条件下的综合得分为5.004。实验结果显示,遗传神经网络能够提高水提工艺条件的综合评分。结论球面对称设计和遗传神经网络能够优化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可为中药及其制剂中多种有效成分提取的工艺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ity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挖掘数据规律来分析冠心病方剂配伍知识。结果 冠心病的中药网络被划分为7个聚类结果时,可以清晰地表现节点的关系特征,其中丹参、川芎、黄芪等节点中心性较高,这表明丹参、川芎、黄芪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中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全瓜蒌、炒枳壳为核心节点的网络聚类和丹参、川芎、黄芪三种核心中药的网络聚类,经推断都对应气虚血瘀证,辨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研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论 复杂网络可以有效地挖掘方剂数据中的配伍规律,给中医药理论提供科学实证,为中医药系统的复杂特征加以佐证,也为方剂与中药、方剂与病证、方剂与疗法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辅以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丹参酮Ⅱ_A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中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先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再通过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目标寻优。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8∶1,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3.13 mg/g,与网络预测值接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麻黄汤治疗哮喘的潜在信号通路,然后复制哮喘大鼠模型,检测气道反应性,观察麻黄汤给药后大鼠气道粘液分泌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和肺组织中关键基因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麻黄汤186个候选靶点,通路分析发现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等。麻黄汤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减少气道杯状细胞分泌,改善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情况;并可降低血清中VEGF、TGF-β1、ET-1、OPN、bFGF的分泌,抑制大鼠因OVA致敏激发而上调的p38MAPK、NF-κB p65、VEGF mRNA表达量。结论麻黄汤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重塑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TGF-β1、ET-1、OPN、bFGF含量以及p38MAPK/NF-κB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生《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方法]基于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网站平台、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系列改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优质课程建设的具体模式与实施方法。[结果]《中药化学专论》课程以对本科阶段《中药化学》课程知识的归纳和提升为基础,重点讲授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新技术,借助课程网站平台,融合线下实验操作、线上虚拟仿真,以翻转课堂式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汇报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从而有效拓展了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生对课题方案的设计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乃至PPT的制作能力也得以大大提升,为后续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和课题实验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结论]《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和讲授模式,全方位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中药学研究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联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数学模型,优化涤痰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涤痰汤中5种有效成分(辛弗林、橙皮苷、新橙皮苷、α-细辛醚、β-细辛醚)的总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通过LS-SVM数学模型构建,预测涤痰汤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涤痰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液料比10:1(mL·g-1)、提取时间88 min、提取温度65 ℃,且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为0.57%,吻合度高。[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联合LS-SVM数学模型可用于涤痰汤的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LS-SVM数学模型的应用也为传统中医药及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以R语言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与响应面分析2种方法,优化补阳还五汤(BHD)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利用HPLC法检测提取得到的BHD中主要有效成分,计算其提取率。提取率结果进行熵权法赋值,得到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其最佳提取工艺和综合评价预测值。再通过另一种优化分析方法:R语言环境下的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分别进行网络模型优化和目标寻优,以期得到另一组BHD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综合评价预测值。结果响应面处理方法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8 h、乙醇体积分数51%、提取温度91℃、液料比14∶1,该方法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08.45,验证试验平均值为897.58,相对误差为1.20%;R语言环境下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处理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100℃、液料比14∶1,该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07.71,验证试验平均值为905.33,相对误差为0.26%。结论对比2种分析方法发现,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相对误差较小,与验证试验拟合度较高,即R语言环境下的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可用来对BHD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优于响应面分析,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目标寻优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提取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溶出的影响,并观察黄芩与黄连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黄酮溶出的动态影响,探讨两者配伍的意义。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加水量、颗粒大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对黄芩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测定黄芩与黄连不同比例配伍后不同时间点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标准曲线y=0.0139x+0.0651(R2=0.9993),在7.68~53.76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水量、颗粒大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均对黄芩总黄酮的提取具有较明显的影响;黄芩与黄连以不同的比例配伍后明显改变了黄芩中黄酮的溶出,其中当黄芩与黄连3∶1时,在同时间点黄酮溶出最高。结论考察的提取因素分析可为黄芩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并从化学角度探讨了黄芩与黄连不同比例配伍后成分变化的规律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