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中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021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多集中在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基因风险位点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热点围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NA甲基化、微小RNA、信使RNA等方面,研究前沿与趋势集中在长链非编码RNA、DNA甲基化及免疫代谢等方面研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近年来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洗剂改善糖尿病溃疡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溃疡患者予解毒洗剂熏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 min、2 h观察溃疡周围血流灌注量、经皮氧分压及患肢足背动脉血流及踝肱指数等微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10 min、2 h血流灌注量基线值均高于外洗前血流灌注量基线值(P<0.01);且治疗后10 min的基线值升高较治疗后2 h更显著(P<0.01)。治疗后10 min加热增加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加热增加率(P<0.01,P<0.05)。治疗后10 min、2 h经皮氧分压均低于外洗前经皮氧分压(P<0.01);且治疗后2 h的氧分压降低较治疗10 min更显著(P<0.01)。治疗后10 min、2 h足背动脉血流最大速度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且治疗后10 min疗效较治疗后2 h更显著(P<0.05)。治疗后10 min、2 h患者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后10 min疗效较治疗后2 h更显著(P<0.05)。结论:解毒洗剂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溃疡周围及肢端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消栓通脉颗粒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DVT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DVT大鼠随机分为消栓通脉颗粒组、DVT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分离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Thl亚群(CD4+TNF—α)、Th2亚群(CD4+IL-4+)比例,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IL-4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DVT大鼠脾脏Th1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22),Th2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15);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2)。消栓通脉颗粒作用后,大鼠脾脏Thl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08),Th2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11),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36),IL-4水平升高(P=0.018)。结论Th1/Th2亚群失衡参与了大鼠DVT发病过程,消栓通脉颗粒诱导T细胞向Th2亚群偏移,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再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VTE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确定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的发病率;建立患者临床调查表,了解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明确与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密切相关的获得性易栓因素。结果在142例VTE患者中有10例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创伤、长期卧床和制动可能是诱发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发生VTE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在我国VTE患者中可能占有重要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VTE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消栓通脉颗粒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血栓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0.23 g·kg-1,ig)、消栓通脉颗粒组(32g·kg-1,ig).连续给药5d后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造模后4h连续给药,动态监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壁核因子κB mRNA(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抑制因子κB mRNA(ⅠκB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同一时间点,中药治疗组静脉壁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IκBα mRNA明显增高(P<0.01);各组静脉壁NF-κB pS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随手术天数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术后3d达到高峰,而IκBα mRNA的表达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规律,术后3d降到低谷;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在同一时间点,消栓通脉颗粒剂组NF-κB p50 mRNA,NF-κB#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IκBα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消栓通脉颗粒剂可能通过调控NF-κB/IκB信号传导通路,减轻其介导的静脉壁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髂静脉闭塞属下肢深静脉闭塞中的局段性病变,发病率高,可导致失用性的静脉性跛行、严重肿胀及溃烂致残,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合理的手术选择至关重要,以建立静脉流出道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现就手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继发肢体动、静脉血栓形成非常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 例缺铁性贫血导致肢体动、静脉血栓形成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系统阐述本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体质指数(BMI)等的相关性。方法将123例ASO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湿热证及脾肾阳虚证,并将40例同龄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证型ASO患者与对照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颈总动脉IMT、股总动脉IMT,并且测量其ABI与BMI。结果 ASO患者的肱动脉FMD和ABI降低,颈总动脉IMT、股总动脉IMT和BMI均增加。其中湿热证组肱动脉FMD、ABI低于其他两证型组(P0.05);湿热证组股总动脉IMT和BMI高于其他两证型组(P0.05);血瘀证组次之。脾肾阳虚证组颈总动脉IMT最厚(P0.05),湿热证组次之。结论 ASO患者各指标在3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不同,湿热证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股总动脉IMT增厚最为严重,且ABI最低;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则各指标病变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溃疡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难愈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DM组制作溃疡模型。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对照组及DM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β-catenin、GSK-3β和Rspo-3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创面组织中含有较少的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DM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β-catenin和Rspo-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通路的下调有可能导致了糖尿病溃疡的难愈,而该通路的下调可能源自于Rspo-3蛋白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