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急性髌骨外侧脱位(lateral patellar dislocation,LPD)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s)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LPD 92例和MLKIs 83例患者的MRI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年龄≤18岁)84例和成人组(年龄>18岁)91例,对LPD和MLKIs伴发MPFL损伤程度、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少年LPD组50例中,MPFL部分撕裂20例,完全撕裂25例,未损伤5例;青少年MLKIs组34例患者中,MPFL部分撕裂9例,完全撕裂6例,未损伤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5,P<0.05)。青少年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9例,股骨侧14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10例;青少年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3例,股骨侧7例,多部位损伤5例;青少年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3,9.644,8.193,P值均小于0.01)。成人LPD组42例中,MPFL部分撕裂17例,完全撕裂19例,未损伤6例;成人MLKIs组49例中,MPFL部分撕裂13例,完全撕裂7例,未损伤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1,P<0.05)。成人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1例,股骨侧15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8例;成人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4例,股骨侧9例,多部位损伤7例;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12.777,6.822,P均<0.01)。结论 急性LPD比MLKIs更易导致MPFL损伤,MPFL髌骨侧损伤、股骨侧损伤和多部位损伤LPD也较MLKIs更常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蒲公英甾醇对膀胱癌T24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10、20、40μg/mL)蒲公英甾醇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观察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考察细胞中SDF-1/CXC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水平。结果:蒲公英甾醇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P<0.05,P<0.01),降低细胞分泌MMP-2及MMP-9的能力(均P<0.05,P<0.01)。同时蒲公英甾醇能有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蒲公英甾醇通过干扰SDF-1/CXCR4信号通过,下调Akt/mTOR的传导,削弱了细胞分泌MMP-2及MMP-9的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4.
郑雷 《家庭中医药》2019,26(12):56-57
<正>腰椎间盘突出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发生炎症、水肿而产生的腰痛,并放散到臀部、一侧的大腿、小腿、足部痛为特点的一系列症状。上期为大家介绍了腋下拐牵引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几种辅助治疗方法。口服消炎止痛药止痛药可以减少乳酸代谢产物的生成(致痛物质),抑制白细胞的炎性、水肿反应,减轻疼痛,帮助快速度过急性期。药物的选择以非甾体的消炎药为好,如双氯芬酸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心内科医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基础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采取新活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80.83%,实验组95.83%,差异具统计意义。心功能指标:医治后,两组数据均有所好转,且对照组数据改善低于实验组。结果新活素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鉴别来源不明的胎儿标记染色体,明确其遗传物质的来源,并探讨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讨论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提高对此类罕见染色体疾病的认识。该病例因在妊娠中期超声发现胎儿异常而行羊水穿刺进行CNV-Seq检测,同时分析胎儿和父母的核型。羊水CNV-Seq结果示该样本12号染色体p13.33-p11.1处检测到拷贝数为3.5、片段大小为34.70 Mb的嵌合重复区域;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7,XY,+i(12)(p10)[58]/46,XX[42],综合上述结果考虑为PKS。通过结合超声结果,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NV-seq技术能准确确认染色体异常片段来源,在产前有效诊断PKS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并做比较,同时测定和比较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钛(BNP)、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和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对照组51例予以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51例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研究组的心动过缓、头晕、静脉炎、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短臂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inv dup del(8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nv dup del(8p)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资料。结果 6月龄女性患儿,具有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及喉软化症等临床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儿为46,XX,der(8)inv dup(8)(p21),del(8)(p23),父母均无异常;高通量测序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CNV)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色体片段区域,检出患儿在8p23.3-p23.1(160 001-7 120 000)区域缺失6.96 Mb片段,在8p23.1-p21.1(12 560 001-27 940 000)区域,重复15.38 Mb片段;荧光定量PCR验证CNV显示在重复和缺失片段之间有一个5.4 Mb的拷贝数正常片段。结合临床表现及各检测结果确诊患儿为inv dup del(8p)综合征。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CNV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有效确诊inv dup del(8p)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