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RNA表达,探索具有补肾填精壮骨之效的金刚丸治疗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通过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高剂量组、金刚丸中剂量组、金刚丸低剂量组、仙灵骨葆对照组、骨化三醇对照组。灌胃12周后,通过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镜下观察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ALP、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Mst2、Lats1、Taz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显著破坏、血清ALP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az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除金刚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骨微结构破坏均得到改善、血清ALP均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az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均以金刚丸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金刚丸可能通过下调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的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2.
肾虚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加重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其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肾虚衰老机理源于《黄帝内经》,在后世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从肾虚血瘀皮肤衰老的机制方面探讨皮肤衰老的机理,进而探求补肾活血化瘀法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关注与投入不断增加,中医药院校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大幅增加,因此中医药院校如何构建适应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基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以国家重点学科科研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以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为依托建设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的模式四个方面对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肾精亏虚证骨质疏松患者和同龄健康状态老年人血液中的差异基因表达,探讨肾精亏虚证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该病证提供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中随机选择16例患者,男女各半,年龄60岁以上,作为OP组(OP group);同龄健康状态老年人24例,男女各半,年龄60岁以上,作为对照组。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两组人群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在肾精亏虚证OP患者中共有602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基因579个,下调基因23个(FC≥1.5或FC≤0.667,q-value≤5%)。表达上调超过3倍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S100P、SNX3、DEFA1、MMP9、ANXA3、IL1R2、PLSCR1;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基因有3个,分别为CX3CR1、SPON2、GNLY。对以上10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肾精亏虚证OP患者与同龄健康老年人比较,差异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显著,这些基因通过调控免疫应答、防御应答、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在肾精亏虚证O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去势后大鼠应用补肾健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研究用大鼠为Wister普通级大鼠,造模方法为将大鼠进行去卵巢处理来复制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模型,对实验大鼠进行随机分组:补肾健骨中药组、假手术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胶囊组、模型空白五组。补肾健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补肾健骨中药方剂治疗15周进行预防,阳性对照组使用尼尔雌醇、仙灵骨葆胶囊进行治疗,实验对照组设为模型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骨钙素(BGP)、促卵泡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检测运用放免方法检测;并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并取大鼠股骨与胫骨部位检测。结果:实验大鼠血清学指标结果比较: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补肾健骨中药组的E2的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BGP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激素FSH、LH水平均下降。实验大鼠经治疗后骨密度结果比较: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补肾健骨中药组变化差异最大(P0.05)。结论:补肾健骨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明显,可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肾藏精"是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核心。文章深入剖析"肾藏精"概念科学内涵,对传承、发展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古今历代医家的著述,进行理论诠释。笔者认为,可以赋予"肾藏精"基本概念的内涵是:肾藏精,以藏为主,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防止精气无故妄泻;同时,藏中有泻,肾所藏之精又可流溢脏腑、布散体表、充养骨髓脑髓、化生血液、溢泻精气等;藏精起亟,对精气为生理功能提供物质基础,应急机体需求,调节阴阳平衡,发挥重要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类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中有关病因"毒"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书中提到"风毒"、"寒毒"、"热毒"等40种毒邪,涉及患斑毒病候、脚气痹弱候、夏日沸烂疮候等共186条,其中热毒、毒气、虫兽毒、风毒、食毒的出现频率较高,从而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医病因范畴"毒"之学说。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肾藏精’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提出科学假说:"肾藏精"主要或部分体现为干细胞及微环境的调和状态,体现为干细胞、微环境和NEI网络的动态平衡。综合文献及实验研究成果表明,在整体层次,"肾藏精"主要体现为NEI网络的调控作用;在细胞及分子层次,"肾藏精"主要或部分体现为干细胞及微环境的调和状态。"肾藏精"与在NEI网络整体调控下的内源性干细胞"沉默"休眠、"唤醒"激活、增殖分化以及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干细胞既可以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胰岛β细胞、免疫细胞等,又具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作用的分子基础。"从肾论治"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动员"肾藏精"的生理功能而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和发挥微环境作用,同时调控NEI网络动态平衡。继续深化相关研究,可能在肾藏象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在临床"从肾论治"相关疾病辨证论治规律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其效应靶点。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和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阿托伐他汀连续灌胃7d,心脏采血,分离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脂多糖(LPS)刺激后,用含药血清干预,收集细胞,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和蛋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用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引起LOX-1 mRNA和蛋白、TNF-α、ICAM-1 mRNA的高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中药含药血清干预,显著抑制LOX-1mRNA和蛋白、TNF-α、ICAM-1 mRNA的高表达(P<0.01,P<0.05)。结论: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对LPS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对LOX-1、TNF-α和ICAM-1表达有抑制作用,减少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诸病源候论》是最早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书中详细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的病机。该书对有关“毒”的病机亦有全面论述,可分为病机范畴的“毒”和“毒”邪为病因所致病变的病机两大类。其中论述病机范畴“毒”的条文有14条,涉及伤寒毒流肿候、时气败候、时气病后阴阳易候、时气阴茎肿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