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在7 d内进展为脑死亡的预测评分,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决策(姑息治疗或器官捐献)提供指导。 方法前瞻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动态记录评估患者脑损伤的相关参数,依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训练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和验证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训练集中,以严重脑损伤(GCS<8分)发生后7 d,作为分组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组间差异,筛选与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在7 d内进展为脑死亡的相关因素,并进行Cox回归统计分析,构建曲线下面积(AUC);构建神经学预测评分,并在验证集中验证评分效能。 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231例,其中139例进入训练集,92例进入验证集。在训练集中,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OR=4.87,95%CI:1.36~17.35)、对光反射消失(OR=4.86,95%CI:1.75~33.92)、咳嗽反射消失(OR=4.43,95%CI:1.97~20.21)和中线结构移位≥5 mm(OR=3.82,95%CI:1.05~12.32)是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在验证集中,结果一致。基于相关因素构建的预测评分,其对于7 d内进展为脑死亡预测的AUC值为0.84。进一步对评分进行分层,其中4~6分对7 d内进展为脑死亡的阳性预测率为85.7%,而0~3分对7 d内不进展为脑死亡的阴性预测率为74.3%。 结论基于脑损伤评估参数构建的神经学评分,可预测急性神经重症患者进展为脑死亡的时间,结果有待外部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出蒙古扁桃中维生素E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为Wonda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流速1.0 mL· 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00 nm,检测器温度为室温(25℃).结果:α-维生素E在1~10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5 176.7X-7 645.8(r =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4%(n=3,RSD 1.740%),蒙古扁桃桃仁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7.12 ~ 15.36 μg·g-1,以雅布格戈壁最高,固阳爬榆树最低.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蒙古扁桃桃仁中的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选取包头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住院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7.65±8.29)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方法:将选取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服用用大柴胡汤水煎剂,每日一剂,用量为400mL/日,早晚服用各200 mL,7天为一个疗程,服用4个疗程,对照组只服用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① 治疗后两组被试患者的体重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以后患者的血糖、血脂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6.31;t=3.03,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比治疗期所测血糖、血脂略高但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被试谷丙转氨酶水平也显著降低(t=4.21,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却没有明显变化.②治疗2周和治疗4周,观察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各项得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在显著进步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5.32,P<0.05).③观察组在嗜睡、便秘、肌强直、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兴奋激越、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或恶食这几个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柴胡汤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神经重症患者在脑损伤后72 h内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的Nomogram模型,用于潜在脑死亡供者的早期识别。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前瞻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以创伤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为主,动态记录评估脑损伤的相关参数;其中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期间数据用于构建训练集,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期间数据用于构建验证集。以脑损伤后72 h内出现自主呼吸停止作为时间兴趣点和分组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自主呼吸停止相关的因素,然后构建Nomogarm预测模型,最后在验证集中对Nomogarm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共127例患者纳入研究;65例进入训练集,62例进入验证集。在训练集中,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中线结构移位(OR=4.56,95%CI:1.87~19.21),环池消失(OR=4.83,95%CI:1.35~16.34),咳嗽反射(OR=3.82,95%CI:1.15~12.42),脑室内出血(OR=3.16,95%CI:1.53~14.52)和血Na+<125 mmol/L(OR=3.06,95%CI:1.53~13.44)是与神经重症患者在脑损伤后72 h内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的相关因素,然后以相关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神经重症患者72 h内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率的预测C指数分别为0.81(95%CI:0.76~0.85)和0.80(95%CI:0.75~0.83)。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评分140分,160分和170分是危险分界点,其中140分,160分和170分在72 h内自主呼吸停止的概率分别为30.1%,65.6%和93.4%。结论基于脑损伤评估参数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预测神经重症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发生的时间,可用于潜在脑死亡供者的早期识别,结果有待进一步外部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5.
6.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正确评价临床各科室的各项工作,往往需要针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查,所涉及的因素极为复杂,进行处理很困难。过去对临床科室的考评,主要根据定性指标进行考查,作出描述性的评价,主观性较强,弹性较大,使考评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利用决策论的分层目标结构,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及“老手法”判断矩阵,能使定量地作出各科临床工作的评价,评价效果可靠。可从各个不同的测面进行考核,容量丰富,结构较完善,能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ICU医务人员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参与和认知情况,促进我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良性发展。方法研究者采问卷调查形式,在2014年度重症医学学术会议上对参加会议的ICU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信息完整的问卷回收后纳入研究分析。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对DCD的参与及认知情况,以及对DCD工作的参与意愿。结果共分析1079份问卷,参与调查的ICU医务人员中,90.05%不曾参与DCD工作而且对DCD认知明显欠缺,虽然88.47%了解DCD相关信息,但熟悉潜在的DCD捐献者及相关流程仅8.79%。但他们对DCD工作参与意愿强烈,96.3%愿意了解并学习DCD相关信息。结论尽管当前ICU医务人员对DCD的认知欠缺,参与度不高,但大多数对该项工作参与意愿强烈,乐意了解和投身DCD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的血小板( PL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131例患者入选,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内的血小板计数,并将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分为A组,将血小板≥100×109/l分为B组,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APACHEⅡ评分),分析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顸后。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结果:A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死亡风险较B组高,OR=40.6(P<0.05)。结论:低血小板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高血小板组,低血小板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于存活组,联合血小板计数与APACHE II评分有助于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文献考证梳理健胃十味丸的功效,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胃十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较为系统的蒙古族医药文献考证,对健胃十味丸方剂组成与功能主治进行系统梳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补充筛选健胃十味丸中10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慢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导入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寻找其可能的作用通路;运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考证,明确健胃十味丸具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39种活性成分和223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核心靶点为转录因子AP-1(JUN)、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加氧酶2(PTGS2)、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650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外空隙、胞液、淋巴细胞瘤-2(Bcl-2)家族蛋白复合物、细胞质核周区等生物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04条通路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力均较强,能够有效自由结合。结论 在明确健胃十味丸治疗作用的前提下,初步揭示了其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