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 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 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相似文献   
2.
胰母细胞瘤作为一种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亚洲人群居多[1]。迄今,国内外学者仅报道约150例儿童胰母细胞瘤患者[2],以个案形式居多,且多局限于临床及病理方面的研究,有关 CT 影像表现的文献少见报道。鉴于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胰母细胞瘤患者的CT 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60 d ,无意中发现腹部肿块,无其他明显不适。查体:中下腹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60 mm×60 mm×45 mm的光滑、质硬、无痛包块,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CA19‐973.32μ/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39.90 ng/mL。CT示:右侧髂血管旁膀胱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59 mm×47 mm×34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以实性成分为主,内密度不均匀,周围组织受压受侵(图1);增强扫描呈中重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可见髂血管分支穿行(图2);门脉期强化程度更明显,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囊变坏死影,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图3);冠状位上肿块呈纵向凸向膀胱腔内外生长,与膀胱壁连接处似有一窄茎(图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T预估保守治疗闭襻性肠梗阻效果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经CT诊断并接受保守治疗的无肠缺血征象闭襻性肠梗阻患者;以治疗后梗阻症状好转、随访1个月内无进展、碘剂消化道造影或CT证实梗阻缓解为治疗成功,反之为治疗失败,对比其临床资料及CT所见,分析以CT征象预估保守治疗闭襻性肠梗阻成功的效能。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31例(成功组),治疗失败64例(失败组),组间CT所见梗阻程度、肠系膜水肿、积粪征及移行点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粪征[OR=3.19,95%CI(1.15,8.87),P=0.026]和移行点距离[OR=7.35,95%CI(2.82,31.02),P=0.002]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移行点距离预测闭襻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的最佳截断值为9.7 mm。以积粪征、移行点距离(≥ 9.7 mm)预测闭襻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48.39%(15/31)和87.10%(27/31),特异度为75.00%(48/64)和56.25%(36/64);二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5.48%(11/31)、87.50%(56/64)。结论 根据CT所见积粪征和梗阻移行点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估保守治疗闭襻性肠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 CT Monoplus 新虚拟单能量成像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源 CT 双能量检查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采用双源 CT 新单能谱软件(syngo.via.VA30A,Dual energy Mono+)分别获得40 keV、50 keV、60 keV、70 keV 4组单能量图像,并与常规混能120 kVp 图像对比,分析并比较各组图像间胃癌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平均噪声(SD)以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和病灶显示能力评分。结果40 keV、50 keV、60 keV、70 keV 及120 kVp 5组图像早期胃癌病灶的 CNR 分别为3.24±0.76、2.94±0.92、2.47±0.79、2.37±0.98及1.22±0.40,图像噪声值分别为(32.7±1.82)HU、(25.6±2.61)HU、(20.30±2.17)HU、(17.03±2.15)HU、(18.15±2.12)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4.654、227.05,P 均<0.01)。50 keV 组的 CNR 值均高于60 keV 组、70 keV组和120 kVp 组,与40 keV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0 keV 组 SD 值低于40 keV 组,但高于其他3组(P 均<0.05)。5组图像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8±0.27)分、(3.65±0.49)分、(3.31±0.47)分、(3.23±0.43)分及(3.15±0.37)分,病灶显示能力评分分别为(4.15±0.67)分、(3.92±0.48)分、(3.27±0.45)分、(3.08±0.27)分及(3.04±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5.343、70.426, P 均<0.05)。50 keV 组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其他4组(P 均<0.05),病灶显示能力评分亦高于60 keV 组、70 keV 组和120 kVp,与40 keV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2)。结论50 keV Monoplus 新虚拟单能图像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早期胃癌病灶的 CNR,有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毒蛇咬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联合咨询外科医师、护理专家拟定毒蛇咬伤延续性护理方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内容进修订和完善,形成毒蛇咬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结果 最终形成包含3部分和45条目的毒蛇咬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毒蛇咬伤患者出院依从性日记指导方案为0.888,毒蛇咬伤患者居家自我护理指导方案为0.887,毒蛇咬伤患者综合性护理评估表为0.826;专家协调系数为0.283~0.301;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为4.12~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248,各条目的可行性性赋值为4.25~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240。结论 构建的毒蛇咬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为毒蛇咬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输液的1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输液患者,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输液患者,分析PDCA循环法的实施办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法的实施,能降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减少护理差错,保证输液安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酒精依赖与其它精神障碍的共病问题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共病不仅增加酒精依赖与精神障碍诊断的复杂性,还增加其治疗难度,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备受临床及研究者关注,是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局部伤口处置在五步蛇咬伤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76名五步蛇咬伤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伤口处置措施(对照组)与改良局部伤口处理措施(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局部症状积分、愈显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局部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局部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照组治疗后的局部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实验组治疗后的局部症状及分低于对照组,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与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改良局部伤口处置措施在五步蛇咬伤救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可以在改善患者症状积分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邢静静  王瑞明  卢军峰 《新中医》2014,46(11):114-116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辅助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AOPP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救治措施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汤剂高位灌肠与洗胃。2组疗程均为14天。记录2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撤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间综合征、中毒后反跳、死亡情况,监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和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撤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有2例重症患者发生MODS而死亡。观察组有1例发生中间综合征,无中毒后反跳发生;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4例发生中间综合征、中毒后反跳。2组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2组CK、CK-MB和LDH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下降(P0.01),观察组CK、CK-MB和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2组患者情况均有改善,ST-T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例数均较治疗第1天减少(P0.05),观察组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综合救治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中药高位灌肠、中药洗胃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辅助救治AOPP患者,能快速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并能保护心脏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