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 "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探讨其符合具备脏腑风湿行成3个基本要素:即外受寒湿裹挟戾气为必要外因;脏腑内虚为重要基础;邪疫伏留胶着,正邪交争为致病关键。故在辨证施治中可应用脏腑风湿理论以调理脾胃,化湿透邪,补益肺脾,顾护阳气,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2.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最新报告~([1-2])显示,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仅2. 5%,截至2008年,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9. 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 5%;如果按照ADA的诊断,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之一,至2010年,中国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 6%,糖尿病前期发病率高达50. 1%。积极有效地防控糖尿病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1理论创新1. 1发展糖尿病中医药诊疗体系以三消理论为基础,依据现代糖尿病发病特点,重新将糖尿病中医病名命为"糖络病",将疾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是饱含我国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作为理论基石的辨证论治观念是个体化治疗的有力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受到了挑战。在治疗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时,由于缺乏群体化的研究,中医传统理论体系难以与现代医学接轨,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受到质疑。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标准化的诊疗规范。1糖尿病中医标准化的难点1. 1理论不完善糖尿病病程较长,其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掌握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高血压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经过统一培训的建档职员入户建档,依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家庭健康档案>所涉及的内容逐项询问、填写,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板)诊断标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 已建立健康档案5 921人,男性2 953人,女性2 968人,男女分别的患病率是23.20%和21.09%.年龄、吸烟、饮酒、摄盐多、肥胖、高脂饮食、心理压力大、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运动少是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应着力在可改变因素吸烟、饮酒、摄盐多、肥胖、饮食习惯、心理因素、运动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以使居民能够自觉接受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消膏降浊法治疗肥胖症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膏降浊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86例肥胖症患者,采用消膏降浊法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体质量、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86例患者总有效率73.26%,且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BMI、腰围、臀围、WHR、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消膏降浊法治疗肥胖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葛根芩连汤) o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Fifty-fou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low dosage group (20 cases), medium dosage group (19 cases) and high dosage group (1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age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for 12 weeks. Fasting blood-glucose (FBG),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PBG) and Hemoglobin A1c (HbAlc)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glycaemic control increased, and FBG, PBG, HbAlc decreased.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high dosage, medium dosage and low dosage group were 80%, 47%, 3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dosage group and low dosage group. The decrease of FBG, PBG and HbAlc of high dosag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low dosage too. These data was analyzed by trend χ2 test and covarianc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dosage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has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reducing HbAlc and FBG.  相似文献   
8.
段莹莹  王青  韦宇  卫若楠  连凤梅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506-1509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瞿麦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3.7~60 g,汤剂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为0.076~1.0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疾病(泌尿系感染、小儿尿频等)和肾系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结石、肾囊肿、肾盂肾炎等),常用汤剂剂量为3.7~60 g(丸散剂为0.076~1.035 g);清热解毒,利水消癥治疗妇科疾病(卵巢癌、卵巢囊肿、闭经)和男科疾病(前列腺肥大、勃起功能障碍),常用量为10~30 g;渗泄行水治疗肝胆系疾病(肝硬化腹水),常用量为10~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尿通淋常配伍车前子、萹蓄、木通、石韦等;清热解毒,利水消癥常配伍茯苓、猫爪草、车前子等;渗泄行水常配伍茯苓、滑石、茵陈等.  相似文献   
9.
中医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和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症状分布和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在全国15家中医三甲医院同步专家问卷调查。结果中医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症状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结论肝郁脾虚证问卷调查结果符合中医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患者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地榆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2.9~74 g,临床常用剂量9~30 g;丸、散剂常用剂量范围为:3~30 g;外用常用剂量范围为:3~6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凉血止血、化瘀解毒治疗崩漏、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时,常用10~30 g;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治疗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常用3~30 g,丸、散剂常用3~20 g;清热解毒、敛疮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烧烫伤等皮肤病时,常用10~30 g,外用常用10~60 g;凉血止血治疗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血等泌尿系统疾病时,可用12~60 g;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疗肺结核、哮喘咳血、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9~3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地榆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凉血止血时常配伍槐角、槐花、黄芩、白茅根、白及等;凉血解毒、利尿通淋时常配伍生槐角、白花蛇舌草等;化瘀止血时常配伍三七、蒲黄等;收敛止血时常配伍黄芪、党参、升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