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54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84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系统分析不寐的病因病机,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不寐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用药,发现中医药对不寐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准确辨证,同时治疗和临床用药需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不寐病证候复杂,其病因往往和情志、环境等因素相关,用药多与病因结合,多组方多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肺积、噎膈是中国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在中医辨证均属于上焦,上焦如雾,只有阳气充沛才能消散胸中凝结之气血痰瘀,因此宣通阳气是治疗上焦肿瘤的首要治法。在治疗上焦部位的肿瘤,应温阳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瘀。气行、血畅、痰消,则瘤自消矣。本文主要探讨胸痹桂苓汤在治疗上焦肿瘤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药理学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吴茱萸主要肝毒性成分,预测毒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依据TCMSP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服务器、UniprotKB数据库筛选吴茱萸的活性成分,并预测肝毒性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吴茱萸毒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中筛选得到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芳樟醇、1-甲基-2-戊烷基-4(1H)喹诺酮、辛弗林、柠檬烯等147个潜在毒性成分,涉及靶点F2、PIM1、MMP13、MAOB等49个,经建立网络连接,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刺激反应等通路可能与肝毒性作用相关。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吴茱萸中的多种潜在毒性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与细胞代谢、催化活性等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产生肝毒性,为后续进一步深入验证吴茱萸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经胸乳入路腔镜切除术的围术期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9-04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10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和各项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为(1.78±0.26)分,低于对照组的(2.02±0.47)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1例(1.92%)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未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第3天、4天逐渐恢复正常。2组均未发生甲状旁腺损伤、继发出血、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气)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及各项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及各项遵医行为,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潘路平  杨瑜 《新中医》2020,52(6):121-123
随着隔药饼灸技术的发展,其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药饼种类多样,穴位选取也无统一标准,笔者通过总结隔药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具体方式、方法,发现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临床一般采用温经活血、辛温芳香的中药制成药饼,放置神阙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周期短,可为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共生真菌分布广泛,与植物形成共生体。研究表明,某些共生真菌可以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温、矿物质失调和高盐的耐受性,从而使被内生真菌感染的植株比未感染植株对有限的资源更具竞争力而且生长得更好。植物共生真菌可以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增强植物体的抗性机能,其提高抗旱性的机制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的保护系统、激素调节、水解酶、水分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植物防御信号途径等方面。总结共生真菌提高植物耐旱性的机制研究进展,以使读者能全面、及时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7.
作者就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的33例肿瘤手术总结了该区肿瘤具有隐蔽性生长,占位空间大,肿瘤常被重要血管神经缠绕包裹的特点。针对肿瘤手术的复杂性,设计了4种手术进路①颌下颌后联合进路,②颌下进路,③口内进路,④口内口外交通进路。  相似文献   
8.
惠慧  陈祺松  田港  单琪媛  秦路平 《中草药》2021,52(9):2589-2596
目的采用谱效关联分析方法探索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抗炎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其抗炎活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24批吴茱萸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考察24批吴茱萸药材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关联指纹图谱色谱峰峰面积与抗炎活性的关系,并采用UPLC-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对吴茱萸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指认。结果 24批吴茱萸药材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NO抑制率为12%~82%,谱效关联分析共筛选出14个吴茱萸潜在抗炎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以及奎宁酸类成分、绿原酸类成分、喹诺酮类生物碱等。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及细胞内iNOS水平(P0.05、0.01)。结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为吴茱萸抗炎活性的Q-Marke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HA)方案和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23例病例均为初治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为60.2×109/L,在给予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用HA方案和糖皮质激素。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预防性加肝素25mg/d皮下注射,发生DIC者给肝素25~50mg/d。结果:23例患者中,除1例因治疗第2天脑出血死亡外,余22例均在18~25d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6%。结论: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联合化疗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止高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和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且大大降低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缩短完全缓解时间,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薏苡中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杜疏炀  孙艺琦  韩婷  贾敏  秦路平 《中草药》2017,48(3):578-58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薏苡Coix lacrymajobi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的差异。方法甘油三油酸酯的检测以Discovery C_(18)为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6∶34)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氮气体积流量1.5 L/min;薏苡素检测采用HPLC法,以Agilent ZORBAX SB-C_(18)为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2 nm。结果浙江泰顺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量最高,达到1.04%,质量分数最低的是安徽亳州产薏苡仁,为0.53%;上海产薏苡中的薏苡素量最高,达到3.469 7 mg/g,但安徽产薏苡中的薏苡素质量分数最低,为0.619 3 mg/g。结论 8个不同产地的薏苡中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浙江、福建2地产薏苡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相对较高,药材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