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素问·刺禁论》“心部于表”揭示了心与皮肤病关系密切。文章基于“心部于表”,从心的生理角度阐述神志、血脉、心火与皮肤病关系,探讨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取穴思路,提出治疗急性皮肤病以清心火为主、疏肝清肝为辅,治疗慢性皮肤病以调神宁心为主、畅盈血脉为辅的治疗原则,为针灸治疗皮肤病提供新的思路,并以典型病案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的天灸发泡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麻醉、脱毛,称取0.018 g棉球填充于PU防水空白膏药贴中央。吸取200μL 5%斑蝥酊均匀浸湿棉球后贴敷刺激,2h后加200μL斑蝥酊1次,密封覆盖,4 h后统一收集泡液。通过观察发泡率、泡体大小、泡液量、泡液吸收情况、发泡区域结痂情况、大鼠死亡率情况以及发泡液内总细胞数量,对本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00μL 5%的斑蝥酊发泡率高,泡液量和泡体大小较理想,大鼠死亡率低。结论用200μL 5%的斑蝥酊可以在大鼠皮肤进行稳定发泡,且操作便捷,大鼠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评价电针预处理对MCAO大鼠的脑保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和针刺组,每组8只。取百会、风府穴行电针15 d后,采用Zea Longa改良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MCAO模型。用Longa 4分法和Morris水迷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观察,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MP-9的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MMP-9阳性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P0.05),电针预处理组、针刺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百会、风府穴电针预处理15 d能减小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丧失,发挥脑保护效应。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MMP-9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施舒  郭蕾  赖家薇  赵逸彬  林咸明 《新中医》2018,50(12):258-260
分析卒中后记忆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藏神""肾藏精"与卒中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以理法方术的思维模式探讨从心肾论治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记忆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病变,肾虚瘀闭是其基本病机,心肾共患是发生卒中后记忆障碍的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肾"同治的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取太溪、悬钟以补肾,取神门、内关以调心,心神同治;更加以膈腧、血海以散瘀,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促使医者重视“押手”的操作技能训练,更全面掌握针刺手法基本功,提升针灸临床治疗的层次和水平。[方法]通过对古籍、近5年期刊文献和近现代书籍的学习,对“押手”在按穴触诊诊断、揣穴精准定位、辅助针刺得气等方面的意义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押手”在按穴触诊诊断、揣穴精准定位、辅助针刺得气等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特别强调“押手”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而目前临床所指的针刺手法则多注重“刺手”的操作手法,往往忽视“押手”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技能训练。笔者发现“押手”在针刺治疗过程能够参与探穴触诊,协助疾病诊断,并且具有特殊的定位功能,更有利于发挥针灸的治疗效应,而且能够在针刺时发挥促进得气、控制气感的作用,并能参与补泻操作以提高针刺疗效。[结论]在针刺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押手”的作用,尤其是“押手”在按穴触诊、揣穴定位、调控针刺得气等方面的操作及应用,以便更有利地发挥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 cells,BMECs)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维持脑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基础,同时,这一特殊结构也给许多中枢治疗药进入BBB带来一定的困难。电针作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尤其是对TJ的调节作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10年电针对TJ的调节效应、调节机制的报道,为针药结合治疗中枢神经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