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常用测量指标对儿童髌股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例组髌股关节不稳30名患者(共32例膝关节)及对照组25名患者(共27例膝关节)在伸膝位行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股骨滑车深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水平距离(TTTG)及髌腱长度与髌骨最大对角线长度比值(IS指数)7个指标。对比各指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界值。结果在病例组中,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股骨滑车深度均显著减少(P<0.01),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TTTG值、IS指数均明显增大(P<0.01)。股骨滑车深度、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的曲线下面积均>0.900,其诊断界值分别为<4mm、>23°及>3mm。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和IS指数的曲线下面积均>0.800,其诊断界值分别为<35%<15°及>1.0。TTTG的曲线下面积为0.795,其诊断界值为>20mm。结论伸膝状态下,髌骨倾斜角、股骨滑车深度、髌骨外移度、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IS指数及TTTG对髌股关节不稳依次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期及判断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根据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距起病时间的长短分为6 h组,6~24 h组,24~48 h组,48~72 h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行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评估DWI图像及常规MRI图像显示病变的情况,测定各时间段病灶的ADC、健康对侧相应位置的ADC值、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发病时间6 h的病例10例,常规MRI图像阳性检出率为0(0/10),DWI阳性检出率为100%(10/10);发病6~24 h的病例27例、24~48 h的病例13例、48~72 h的病例12例,总共52例,其中常规MRI阳性检出率为88.4%(46/52),DWI阳性检出率为100%(52/52)。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值与健侧ADC值分别为:6 h组(0.601±0.079,1.261±0.085)×10~(-3)mm~2/s,6~24 h组(0.623±0.097,1.152±0.083)×10~(-3)mm~2/s,24~48 h组(0.635±0.103,1.036±0.112)×10~(-3)mm~2/s,48~72 h组(0.631±0.082,1.225±0.097)×10~(-3)mm~2/s;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值与健侧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6,0.007,0.008和0.017)。不同时间段组病灶侧ADC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时间段组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分别为:6 h组(0.547±0.089,0.624±0.096)×10~(-3)mm~2/s,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7);6~24 h组(0.572±0.074,0.647±0.107)×10~(-3)mm~2/s,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2);24~48 h组(0.615±0.104,0.636±0.08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8~72 h组(0.631±0.081,0.625±0.10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DWI的ADC值可以早期准确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责任病灶,而且可以区分24 h梗死灶的中心和边缘,边缘区可能为缺血半暗带,但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0~3 d)的细化分期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4.
CA125是一种由体腔上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主要来源是子宫内膜,其浓度与内膜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呈高表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入研究,血清CA125在临床的应用潜力逐渐被发掘。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不同时期的血清CA125单独或联合临床表现、盆腔超声以及其他生物学指标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期间动态监测可评价疗效及预后,一定程度上又可预测内异症不孕患者妊娠情况,更好的指导生育。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盆腔粘连是EMs的重要特征,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抗粘连治疗方案。TGF-β/Smad信号通路、纤溶活性系统与EM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临床上在缓解EM症状的同时,能否通过影响TGF-β/Smad信号通路及纤溶活性系统相关因子表达干预EM盆腔粘连的形成过程,从而抑制粘连,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把动物模型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动物的选择、传统动物模型、新型特殊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消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及合并腺肌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9例,根据是否合并腺肌症分为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简称单纯组)29例和合并腺肌症组(简称合并组)10例,均给予活血消异方加减治疗。除6例治疗期间妊娠外,单纯组25例、合并组8例完成6个月经周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囊肿体积、痛经程度、月经及慢性盆腔痛情况,统计妊娠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3个和6个月经周期,右侧囊肿及单纯组囊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左侧囊肿及合并组囊肿体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组服药1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合并组服药2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痛经程度评分逐渐降低;2组痛经持续时间、合并组慢性盆腔痛评分均于服药4个周期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单纯组服药2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服药5~6个周期后月经量积分降低至正常范围内;合并组服药4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均于服药5个周期后经色经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有妊娠要求的12例患者中妊娠6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消异方能缩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可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受孕。  相似文献   
8.
张娟  赵瑞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15-2117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2006年1月—2011年1月,纳入药物治疗保守手术后(主要为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与单纯的保守手术相比,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或GnRH-α可明显提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应用GnRH-α相比,GnRH-α可明显提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应用中药与应用孕三烯酮相比,中药可明显提高术后半年的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MT保守术后应用药物可提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其中GnRH-α优于孕三烯酮;中药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半年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是否能够清除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缓器官损害。方法:按随机原则将51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CVVH治疗组(26例),CVVH+HP治疗组(25例)。CVVH治疗组连续采用CVVH治疗72 h,CVVH+HP治疗组采用HP 2 h+CVVH 22 h串联的模式治疗72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和72 h进行抽血化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流式CBA方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并统计治疗前后SOFA评分变化幅度(△SOFA)、APACHEⅡ评分变化幅度(△APACHEⅡ)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期间CVVH治疗组CRP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CVVH+HP治疗组治疗72 h时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治疗组治疗72 h时IL-6和IL-8水平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治疗组在治疗24 h时IL-6和IL-8水平有明显降低,且治疗48 h和72 h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治疗组△SOFA和△APACHEⅡ高于CVVH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单独治疗或CVVH联合HP治疗均能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缓解器官损伤,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