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西方医学对脑出血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法,对脑出血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脑出血可促进血肿的吸收,抑制水肿的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平肝熄风法、活血利水法、通腑法、添精补髓法,对上述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 0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集中医体质信息,以体质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中医体质频次分别为痰湿质(21.7%)、血瘀质(16.9%)、湿热质(15.3%)、阳虚质(14.2%)、阴虚质(9.6%)、气虚质(7.9%)、气郁质(7.4%)、特禀质(4.8%)、平和质(2.2%);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影响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与冯世纶教授对《伤寒论》的六经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六经来自八纲,系表、里、半表半里各分阴阳,即三阴三阳.提出辨证施治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通过先辨八纲,再辨六经,最后辨方证,合理运用经方以提高临床疗效.验证于临床,应用经方小青龙汤治哮喘、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脾虚腹胀、乌梅丸治慢性结肠炎等疑难杂症,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所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53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6,95%CI(1.20,1.31),Z = 10.05,P < 0.00001],补阳还五汤与其他中成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12,95%CI(1.06,1.19),Z = 3.82,P = 0.000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D = -2.55,95%CI(-3.10,-2.01),Z = 9.20,P < 0.00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MD = -3.85,95%CI(-5.21,-2.50),Z = 5.56,P <0.0000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MD = 6.10,95%CI(1.19,11.01),Z = 2.43,P = 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MD = 9.09,95%CI(6.95,11.23),Z = 8.33,P < 0.00001];在改善血流变指数,血清过氧化物脂质(LP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方面,因研究数量较少,可能有一定疗效。大部分研究未报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RCT进一步提高上述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疼痛的基础方,亦是缓急止痛的经方对药。本文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芍药甘草汤方证的41首方剂,以胡希恕"六经来自八纲"的理论体系认识疾病,从表证类方、半表半里证类方、表证兼里证类方、里证类方、其他类方等5个方面,对芍药、甘草对药运用药量方面的变化简明阐述。芍药偏于入里而泻实,甘草偏于补中滋液,病邪反应在不同的病位,使用芍药、甘草对药时,其药量要做出调整,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1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2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3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4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特色和优势的集中体现,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文献,从诊断方式、治疗方案、评价标准、预防观念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诊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新方法、新观点,体现我国个体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脑病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亟待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和理论,以促进中医药治疗脑病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中医脑病科研临床团队积极寻求理论创新以取得疗效的突破。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脑髓理论,指出脑病的疗效的提高既要重视脑髓"病"本身的特点(相关病因、病理因素等),又要发扬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优势,做到病证结合,提出髓虚贯穿脑病发病的始终,毒损是脑病发生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髓虚毒损是脑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目前我们团队应用该学说指导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出了基于病证结合的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通过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其疗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治疗脑充血病方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是清代著名医家 ,虽主张中西医汇通 ,却仍以“衷中”为主流。张氏深研《内经》 ,论理颇明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多次论述脑充血病 ,他所拟的成方镇肝熄风汤、建瓴汤、起瘘汤、养脑利肢汤等均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研究其用药规律对本病的治疗颇有益处。张氏对脑充血病以中风论之 ,然从其症状来看 ,或眩晕 ,或头痛彻目 ,或突然昏倒 ,不醒人事 ,或偏身麻木 ,痿废不用 ,或口眼歪斜 ,种种证候 ,相当于风头旋 ,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等。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载治疗本病医案 2 2则 ,有明确方药者 2 1则 ,总共出方 42首 ,从…  相似文献   
10.
胡永盛教授是吉林省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临床经验颇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