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据报道,合并症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相关,而鲜有研究评价合并症与免疫治疗的关系.目的 评估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与使用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HSP)风盛血热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过敏性紫癜风盛血热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3周。治疗后观察2组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皮肤紫癜的消退时间、蛋白类饮食和活动开放时间、D-二聚体水平的降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型、关节型及混合型患者皮肤紫癜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蛋白类饮食与活动开放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D-二聚体增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周后,2组D-二聚体增高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P0.05)。结论: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HSP风盛血热兼血瘀证,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西药治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化疗联合验方参芪杀白汤治疗的5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单纯化疗的46例患者作为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单纯化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化疗联合验方参芪杀白汤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产生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逆转MM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LBH589单药(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 H4乙酰化的表达程度及bcl-X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BH589(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分别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TOSO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组蛋白 H4乙酰化的程度逐渐上调[(0.205±0.008)%、(0.346±0.009)%,(0.580±0.053)%、(0.986±0.012)%,F=992.957,P=0.032];bcl-X基因的表达则逐渐下调[(1.210±0.160)%、(0.930±0.036)%、(0.730±0.017)%、(0.488±0.029)%,F=56.432,P=0.028],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TOSO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24 h:(1.00±0.00)%、(0.55±0.01)%、(0.47±0.01)%、(0.38±0.01)%,F=1006.344,P=0.040;48 h:(1.00±0.00)%、(0.39±0.04)%、(0.05±0.01)%、(0.03±0.00)%,F=2383.977,P=0.045],变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通过影响bcl-X及TOSO基因的表达,恢复MM1R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MM细胞系U266细胞及地塞米松耐药细胞系MMlR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LBH589或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上述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组蛋白H4乙酰化程度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cl-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aspase-3、APAF-1以及TOSO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LBH589(0、10、20、50 nmol/L)单药及其50 nmol/L LBH589与硼替佐米(10、20 nmol/L)联合均能够抑制U266和MM1R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组抑制作用均较单药组明显(P值均<0.05);MM1R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为36.60%、46.50%、51.40%、57.10%、75.48%、79.73%,凋亡率分别为5.27%、31.41%、39.78%、44.07%、73.60%、83.27%,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组作用均较两者单药组明显(P值均<0.05);MM1R细胞组蛋白H4乙酰化程度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而Bcl-X蛋白表达水平则逐渐下调,变化呈剂量依赖性(P值均<0.05);MM1R细胞caspase-3、APAF-1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而TOSO基因表达水平则逐渐下调,变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LBH589能够抑制MM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对耐药细胞具有抗耐药作用,同时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MM细胞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及逆转耐药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和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M-BMMNC)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CSBP/IRF8)的表达,及DNA甲基化与ICSBP/IRF8表达沉默的关系。选取U266细胞株及10例MM患者MM-BMMNC,同时提取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为对照。用荧光定量PCR测定ICSBP/IRF8的表达(利用2-ΔΔCT进行计算);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ICSBP/IRF8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以目的基因ICSBP/IRF8与内参照β-actin表达量的比值作为结果)。结果发现,与N-BMMNC相比,ICSBP/IRF8在U266细胞和MM-BMMNC中表达低下,且ICSBP/IRF8启动序列CpG岛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BMMNC和U226细胞中ICSBP/IRF8基因表达沉默,ICSBP/IRF8启动序列CpG岛甲基化程度较正常显著增高,说明DNA甲基化可能造成了ICSBP/IRF8表达沉默。结果初步提示ICSBP/IRF8与MM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可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者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抗瘤效应。采用MTT法检测LBH589(10、20、50 nmol/L)及50 nmol/L分别联合硼替佐米(10、20 nmol/L)作用于人多发性骨髓瘤MM1R细胞24,48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BH589对MM1R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LBH589(10、20、50 nmol/L)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程度。结果表明,LBH589单药及与硼替佐米联合均能够抑制MM1R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MM1R细胞经药物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及S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可见MM1R细胞的凋亡率增加,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均较单药作用更加明显(均P<0.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程度上调,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BH589能够抑制MM1R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且与硼替佐米联合对骨髓瘤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株和MM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DNA甲基化相关蛋白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的表达,分析DNA甲基化与MM的关系。方法 选取MM U266细胞株及10例MM患者BMMNC(MM-BMMNC),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N-BMMNC)。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EZH2的含量,以目的蛋白EZH2与内参照β-actin 表达量的比值作为EZH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10例N-BMMNC(0.2277±0.1306)比较,EZH2在U266细胞(0.9730±0.1029)和10例MM-BMMNC(0.9220±0.1301)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在MM U266细胞株及MM-BMMNC中含量明显增多,EZH2与MM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可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