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作者分析了自1945年至1957年共13年内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内所见之脑型疟疾患者共19例,同期住院疟疾病人共631例,脑型占3%。19例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自5岁至62岁,各为20~29岁之青年。其中由恶性疟所致者13例,由间日疟所致者6例。患者起病都急骤,症状主要的有发热、寒战、剧烈的头痛。全数均有神志不清,部分有抽搐,意识迟钝、烦燥不安等神经系统之症状。体征主要的有肝脾肿大、黄疸及椎体束征之阳  相似文献   
2.
我們經过了最近短期的学习中医后,对于中医中药治疗傳染性肝炎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了我院二年來(1956—1958年)經中医中药治疗的急性期傳染性肝炎住院病例40例,疗效显著,鉴于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积极疗法,中医中药肯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茲将分析結果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素(以下简称激素)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早在1948年 Hench所报告的一组风湿样关节炎病例中被注意到。此后,许多学者曾在人体及动物中作了大量实验来观察激素对成染的影响。许多学者指出使用激素必须很好掌握剂量,过量或不足均可引起不利影响。在临床上,当细胞损伤显著及炎症严重时常使患者处于垂危状态,积极地耠予足够量的激素可以挽回这种危急的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素(以后简称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报告颇多,早在1950年斯氏(Sborov)及考氏(Colbert)曾首先分别报告所获得的良好效果。以后其他学者又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报告。多数学者一致指出,激素对肝炎中黄疸较深及病情较重的病例,以及亚性型肝炎具有肝性昏迷的患者,为应用本药的适应症。另有一些肝炎患者,其黄疸长  相似文献   
5.
费益  孙峰  杨百芬 《新中医》2016,48(9):202-2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2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6例。西医组予以西医治疗与常规护理措施,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与中医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术后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性胸膜炎为一少見之疾患,本病首由Churton氏于1882年报告。国內石志庸氏在1944年首先报告一例,迄今已报告者共有六例。本院于1957年见到一例,特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鉄路职工,住院号:43470,于1957年4月2日因发現右側包裹性胸膜积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有迅速发展,对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尤为突出。兹将我院近3年来有关超声诊断传染性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肝硬变及肝癌等疾患的资料加以总结,并探讨超声检查在各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病例选择,除部分传染性肝炎病例外,其余患者大多因临床未能确诊而进行超声检查。一、传染性肝炎超声检查对传染性肝炎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我们曾对临床确诊为传染性肝炎的537例患者(包括黄疸型肝炎115例、无黄疸型肝炎422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对6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停止治疗3~50个月后所作之随访结果,61例中仅一例系单独应用异烟肼口服。3例口服异烟肼并用鞘内注射链霉素。另57例系应用口服异烟肼并用链霉素之肌内及鞘内注射。随访结果单用异烟肼口服之一例已死亡。第2组3例口服异烟肼并用鞘内注射链霉素者中一例死亡,最后一组57例中17例已死亡。治疗开始之早晚及治疗期之长短对预后有着密切之关系,如若患者在起病后1~2周内即行开始治疗且其治疗期持续6个月以上者则预后较佳,反之则预后差。个别病例发生由药物所引起的毒性反  相似文献   
9.
磺胺类药物引起血红蛋白尿为临床罕见之现象,国内尚未见诸报告。作者报告一例28岁之男性,因阑尾切除术后发热在本市某医院服用磺胺噻唑乳剂溶液仅30毫升后,次日即出现血红蛋白尿伴黄疸,胆红质达3.75毫克%,而一分钟胆红质仅0.35  相似文献   
10.
菌血性休克可由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所致,但大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所引起。菌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其基本缺陷在于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的供应不足。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和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变不大,但血管周围阻力的改变和血液淤滞是造成休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