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结果证候病例频次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依证候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证素的病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火证、阳亢证、血虚证、阳虚证;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阳亢证、火证、阳虚证、血虚证。结论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证素以瘀证、气虚证、痰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岭南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养命门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温养命门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血脂水平、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血管彩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血脂水平,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养命门法可以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纠正大脑的缺氧缺血状态,从而使眩晕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片对脑卒中前状态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片,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喂养;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功能,益气活血片能有效改善血压水平,降低脑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黏附反应,对脑卒中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陈根成教授温养命门法临证经验。根据多年临证,他认为:命门乃生命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命门之火不足,脏腑失去原动力,功能失调,气血生成不足,津液运化失常,百病由生。故治疗上,以温养命门为法,推动脏腑功能,使脏腑各司其职,气血津液各循常道,人自安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