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80例TIA患者根据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 qd,氯吡格雷片75 mg,po q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RP及Lp-PLA2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hs-CRP与Lp-PLA2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两组治疗前CSS评分、BI评分、血清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有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有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含量均有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含量均有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调节内源性SOD的浓度,阻断或抑制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接种裸鼠,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FRH-0201细胞系(120代)接种于50只Balb/c裸小鼠脾脏,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分为未用药组和三氧化二砷组。用药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中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三氧化二砷组对原代移植瘤瘤体体积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组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值,降低PCNA的表达,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代人肝门部胆管癌动物模型中.三氧化二砷能缩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降低肿瘤细胞的PCNA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及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治疗,2组均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7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1较前下降,血清NO较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禁食、制酸、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2次/d,共5 d.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UTI组IL-6、IL-8和TNF-α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UTI组痊愈率65.4%(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9,26)(P<0.01);UTI组痊愈率+显效率为92.3%(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P<0.01).结论 UT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IL-6、IL-8、TNF-α的分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03例,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测定发病后第1、2、3、7天及健康对照组血浆LPA含量。结果TIA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呈时间动态变化过程。结论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和f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禁食、制酸、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2次,d,共5d。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F)-α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UTI组IL-6、IL.8和TNF-α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UTI组痊愈率65.4%(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9/26)(P〈0.01);UTI组痊愈率+显效率为92.3%(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P〈0.01)。结论UT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IL-6、IL-8、TNF-α的分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O2高CO2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或预防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模型组每日置于含O2为8.5%~11%,含CO2为5.5%~6.5%的低O2高CO2舱中8h,饲养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1),其在目标区逗留的时间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未见Cox-2阳性细胞,模型组每高倍视野有86.8±15.3个Cox-2阳性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Cox-2的高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对判断AP病情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对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99例AP患者依病情分为A、B、C、D四组。回顾性分析四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B组比较,PLT、PT、FIB、D-D四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或P〈0.01);B组、C组比较,APTT一项存在差异(P〈0.01);C组、D组比较,PLT、PT、APTT、FIB、D-D五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从A组到D组,各项检测指标逐渐恶化。结论:PLT、PT、APTT、FIB、D-D的含量变化,与AP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PLT、PT、APTT、FIB、D-D的含量,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患病率在国内有明显升高趋势,但是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本文对龙泉市乡镇干部脂肪肝检出情况进行专门的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