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在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100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基因分布的频率;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患儿100例的+186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6%、1%,而对照组为61%、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3%、1%,对照组为52%、36%、1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667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47%、25%,而对照组这3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5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186位点及+65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如何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RSV毛细支气管炎、197例非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ALT与AST检测,比较2组患儿转氨酶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RSV组与非RSV组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但RSV组转氨酶升高患儿例数显著多于非RSV组(P 0. 05)。RSV组中转氨酶升高的患儿使用呼吸机的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长于转氨酶正常的RSV患儿(P 0. 05)。结论转氨酶的升高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其中年龄小于1岁者,3 g/次;1~3岁者,6 g/次;3~5岁者,9 g/次;大于5岁者,12 g/次;3次/d。两组均维持治疗7 d。观察两组中医疗效及疾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舌脉)积分、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另观察治疗期间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舌脉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舌脉及症状总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pO2、SaO2均显著升高,pC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可明显促进症状减轻,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在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100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基因分布的频率;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患儿100例的+186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6%、1%,而对照组为61%、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3%、1%,对照组为52%、36%、1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667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47%、25%,而对照组这3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5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186位点及+65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如何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比较了各种溶剂系统对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硫代葡萄糖苷的影响,考察了高速逆流色谱的流速、转速和进样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用V(正丁醇)V(乙腈)V(15%的硫酸铵溶液)=10.5 2.4作为溶剂系统上相作流动相,在体积流量为1.0 mL/min、转速为600 r/min的条件下,成功地从甲醇粗提物中分离了硫代葡萄糖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代葡萄糖苷,纯度达到95.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对雷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雷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麦角甾醇(ergostero1,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甘遂醇(tirucallol,5)、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醇(stigmasterol,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木栓酮(friedelin,9)、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雷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峰  沈莲清  王奎武 《中草药》2011,42(2):251-254
目的研究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对雷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雷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麦角甾醇(ergostero1,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甘遂醇(tirucallol,5)、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醇(stigmasterol,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木栓酮(friedelin,9)、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MP患儿10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MP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rs1059054、rs1136452及rs1136454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s1059054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及C、T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136452位点CC、CG、GG基因型分布及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36454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及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rs1059054、rs1136454位点的多态性与MP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感染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宫内感染和产后感染,而临床上宫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胎膜早破[1-4]。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是产道细菌感染,胎膜早破者羊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可达28%~50%,其引起胎膜早破的可能机制是产道感染后宫颈或阴道的微生物产生蛋白水解酶,使胎膜强度降低或感染,同时产生的内毒素释放因子可刺激前列腺素升高,引起宫缩,导致胎膜早破。目前确诊新生儿感染的金标准是细菌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