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纤丝状肌动(F-actin)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选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观察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屏障的修复作用。[结果]UC发病对结肠黏膜细胞骨架系统严重损害,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几乎完全被破坏,荧光染色暗淡。图像分析测其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清肠栓能不同程度减轻UC黏膜的破坏,改善F-actin蛋白的分布,并使其表达升高(P<0.01)。[结论]清肠栓能有效地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裘沛然教授的冶学格言是:“人说读书乐,我说有苦亦有乐,乐是从苦中得来的,小苦得小乐,大苦得大乐,未得其乐者由于不肯吃苦;深得其乐者,乐而不知其苦。”回顾先生的治学生涯,本文简要总结了裘老循名责实、猛火煮慢火温、读书贵在化、学问求其博、欲知甘苦要亲尝等五个方面的治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1郁某案 郁某,男,33岁。就诊时间:2003年7月2日。主诉:心悸腿软1周,伴有膝酸乏力,形容消瘦,口淡无味,胃纳欠佳,大便艰涩不畅,夜寐梦扰。舌质淡红、苔微腻,脉弦。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证属心血阻滞,心阳不展,神气为之不宁。  相似文献   
4.
1黄某案 黄某,男,5岁。就诊日期:1993年2月24日。主诉:咳喘3年余。现病史:患者从2岁开始每逢冬季经常患感冒,继而引起咳嗽气喘。曾在外院用过激素及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刻下:咳嗽、喷嚏时作,不易咯痰,盗汗,食欲欠佳,略消瘦,面色苍白无华,但无气喘,大便成形,无明显发热。听诊两肺呼吸音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6.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眩晕病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应本刊的盛情邀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偏瘫、不寐、痹证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5月3日清晨,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溘然长逝。闻及噩耗,我们不禁掩面而泣!作为"裘沛然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们有幸追随裘老左右,长期聆听大师教诲,亲受大  相似文献   
9.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应本刊的盛情邀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胃癌、口腔上颚癌、颈静脉球体瘤、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相似文献   
10.
1 王某案王某,男,21岁.就诊日期:1976年3月9日.主诉:浮肿、腰酸2月余.现病史:患者今年年初感冒发热,2天后发热虽退,但出现面浮足肿,尿常规检查:蛋白(卅),有颗粒管型.经中西药物治疗,尿蛋白始终在(++)以上,并伴有少量颗粒管型.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0U/L.诊见:面色咣白无华,面目浮肿,口淡乏味,腰酸乏力,下肢肿胀,按之没指,小溲黄赤,量不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细.证属脾气虚弱,湿浊内生,蕴结日久而化热.治宜益气温肾、清热化湿.处方:生黄芪、大生地各18g,生白术、潞党参、仙灵脾、补骨脂、生米仁各15g,蒲公英、土茯苓、玉米须各30g,黄柏、漏芦各12g,猪苓、白茯苓、通关丸(分吞)各9g.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