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972篇
预防医学   249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62篇
  1篇
中国医学   467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和掌握新疆伊犁州2020年砖茶饮用情况及地氟病流行情况。方法 在伊犁州9个县市根据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自然村1个作为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村抽取10户家庭采集砖茶叶样品,监测氟含量,在各监测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对25岁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结果 450份砖茶样品氟含量为116.32~1 481.41 mg/kg,中位数(M)为439.53 mg/kg。168份砖茶氟含量合格,合格率为37.33%。日均茶氟摄入量为2.76 mg,日均茶氟摄入量超过3.5 mg的村有9个。检查8~12岁儿童7 811人,氟斑牙176例,检出率为2.25%;氟骨症X线检查共71人,无新发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0%。结论 伊犁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砖茶氟含量合格率较低,存在儿童氟斑牙患者。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饮茶型氟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基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采用决策树模型模拟中国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5种不同剂型罗红霉素治疗的直接医疗成本与临床收益。直接医疗费用为药品费用,来源于米内网。临床收益为安全性收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相关数据库研究测算,相关治疗成本来源于专家咨询。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安全性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2.66%)。经济性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相比于罗红霉素片组,成本低18.41元,净收益为7.66元,具有成本效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相比于罗红霉素分散片组,成本高2.45元,净收益为45.35元,具有成本效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分别与罗红霉素软胶囊组、罗红霉素胶囊组相比,干预成本分别高出10.24元、8.17元,净效益分别为3.18元、4.40元,增量效益-成本比分别为0.31、0.54,不具有成本效益。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结论:常见罗红霉素剂型中,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安全性最高。在现有的模型和参数下,当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药品成本降低幅度大于19.36%,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相比其他常见剂型的罗红霉素均具有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口服携带HPV16 E7 shRNA 和 IL-12 基因的重组短双歧杆菌在小鼠体内抗宫颈癌移植瘤的效果。方法: 将pMG36e-E7 shRNA、pMG36e-mIL-12D 质粒分别转化短双歧杆菌,经筛选鉴定并扩增获得携带HPV16 E7 shRNA和IL-12 基因的重组短双歧杆菌。通过小鼠皮下宫颈癌细胞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口服重组短双歧杆菌1、7 d后,检测小鼠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和肿瘤组织匀浆液或血清在PYG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数量,评价短双歧杆菌的肿瘤靶向性,以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曲线评估重组短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效果,通过主要器官切片H-E染色和检测荷瘤小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评价口服重组短双歧杆菌的安全性。 结果: 成功制备重组短双歧杆菌和宫颈癌 TC-1 细胞移植瘤小鼠。7 d后,移植瘤组织匀浆液和血清的菌落数量证实短双歧杆菌具有靶向体内瘤组织的定殖能力,口服重组短双歧杆菌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P<0.05或P<0.01),但联合使用携带HPV16 E7 shRNA和IL-12基因的重组双歧杆菌的肿瘤抑制率与单独使用的并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未见对荷瘤小鼠主要器官的损伤和血清中IL-12及IFN-γ的水平明显变化。 结论: 短双歧杆菌可用作靶向肿瘤的治疗性基因分子递送载体,其对宫颈癌移植瘤的疗效明显且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鉴别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活检证实的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胆管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采用Kappa检验判断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30例患者多层螺旋CT均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扩张及远端梗阻部位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胆管癌表现为肝内胆管中、重度扩张,远端胆管呈"截断征",梗阻部位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沿胆管侧壁向管腔内生长;壶腹癌患者胆总管、胰管均扩张,呈典型"双管征";胰头癌患者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强化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胰体尾部常萎缩。多层螺旋CT诊断胆管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8.9%、83.3%;诊断胰头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85.7%、91.3%;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60.0%、96.0%。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κ=0.70,P<0.01。 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区肿瘤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好一致性,能清晰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程度、肿块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常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维生素C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使用深圳迈瑞820型生化全自动分析仪配套试剂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清尿酸。结果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尿酸的影响成负干扰。结论血清维生素C的浓度升高,尿酸的测定结果随之降低,二者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药理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网站检索小陷胸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及靶标基因,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得T2DM的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T2DM靶点相映射,获得交集靶点即为小陷胸汤作用于T2DM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 3. 7. 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模型,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利用STRING网站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DAVID 6. 8在线工具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小陷胸汤作用于T2DM的活性成分有30个,相关靶点156个,关键有效成分14个,关键靶点基因18个。GO分析显示,小陷胸汤治疗T2DM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转录调控、氧化应激、蛋白结合和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显示小陷胸汤治疗T2DM影响的通路主要有缺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氧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丙肝,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 B)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和核转录因子-κB(NF-кB)信号通路等。结论:小陷胸汤治疗T2DM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参与抗炎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激活PI3K/Akt通路等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10.
HBV、HCV感染常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提供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