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13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学术论文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论文发表量逐年增多[1],但总体看高质量的稿件比较缺乏,学术水平尚有待提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有: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部分护理人员学历水平、科研能力受限;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压力大,焦虑程度高;部分护理人员认识上的误区等[2]。本研究从科技论文写作的评估标准和要求入手,就提高我国护理学科技论文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CAG)或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在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搜索从建库到2014年8月的与ACEI/ARB和对比剂肾病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Meta数据分析,采用Begg’s法和Egger’s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11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在接受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术前使用ACEI/ARB不增加CIN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8,95%CI=0.53~1.15,P=0.22)。亚组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周组(RR=0.78,95%CI=0.37~1.62,P=0.50)和<2周组(RR=0.79,95%CI=0.50~1.24,P=0.30)均不影响CIN的发生风险。但ACEI/ARB的使用明显降低术后72 h时CIN的发生风险(RR=0.44,95%CI=0.23~0.87,P=0.02);在平均造影剂用量≤150 ml组,CIN的风险也明显降低(RR=0.57,95%CI=0.33~0.99,P=0.046)。结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使用ACEI/ARB会增加术后CIN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跟距骨联合的MRI表现及分型,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跟距骨联合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女3例,平均年龄(33.76±13.12)岁;左侧跟距骨联合13例,右侧12例。分析跟距骨联合MRI直接征象和继发征象,按发生部位分型,并按冠状面像(部分结合矢状面像)进行形态分型。结果直接征象中完全骨性联合1例(4%),MRI表现为中距跟关节骨髓连接,纤维性联合14例(56%),软骨性联合10例(40%),MRI上均表现为联合处间隙变窄,边缘不规则。纤维性联合在MR T1WI、T2WI、抑脂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软骨性联合的MRI信号近似软骨或液体,T1WI上呈中等强度信号,T2WI及抑脂序列上呈中等至高信号。继发征象中骨髓水肿20例(80%),"醉酒侍者征"9例(36%),"距骨喙征"3例(12%),"驼背跟骨征"2例(8%),骨折1例(4%)。按部位分型为:中距跟关节7例(28%),后距跟关节4例(16%),关节外型14例(56%),前距跟关节5例(20%)均合并与其他跟距骨联合。按形态分型为:Ⅰ型14例(56%),Ⅱ型3例(12%),Ⅲ型7例(28%),Ⅳ型1例(4%)。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跟距骨联合的组织类型、发生部位和形态等,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3~18岁在校学生水痘抗体水平,探讨能否在1~12岁儿童中补充接种一剂次水痘疫苗。 方法 2013-2015年每年采集辖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在校学生血清,用VZV-IgG 抗体试剂盒(ELISA)检测水痘抗体。 结果 共检测3044名学生,水痘抗体阳性率为62.8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668.45187.29)mIU/ml。6~岁组学生抗体阳性率(42.25%)和GMC(155.1766.25 mIU/ml)最低;接种疫苗后6~8年的学生抗体阳性率(47.20%)和GMC(227.6185.61 mIU/ml)最低;接种疫苗比不接种疫苗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40,P=0.000;t=10.830, P=0.020);2006-2014年福田区水痘发病率为10.74/10万~53.51/10万,72.45%的病例为3~18岁在校学生。2010-2014年福田区共发生53起水痘暴发疫情,89.36%发生在小学1~4年级。 结论 接种一剂次疫苗后水痘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6~岁组和在接种疫苗6年后的学生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最低,建议在做第二剂次水痘疫苗安全性研究的情况下将目前1~12岁儿童水痘疫苗改为两剂次接种。  相似文献   
5.
方启明  蔡琳 《现代保健》2012,(4):125-126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籽骨,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力、维护膝关节稳定及屏障性保护股骨髁部的作用。髌骨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经常发生在20~50岁的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几乎是女性的2倍…。大部分髌骨骨折为直接和间接暴力联合所致。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如撞伤、打击伤等,故多为粉碎性,其髌前腱膜及髌两侧腱膜关节囊多保持完好。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而形成牵拉性损伤,多造成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物材料Sapeptide的大体形状及其表面结构特性,并进行在体毒性实验,评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外科研究所完成。①采用等渗盐水作为Sapeptide塑型剂,塑型后分别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结构。②对成年Wistar大鼠分组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毒性实验。取成年Wistar大鼠4只,标记后分为2组。A组:左前肢为RAD16-Ⅱ,右前肢为RAD16-Ⅰ,左后肢为RAD16-Ⅱ和RAD16-Ⅰ的均等合剂,右后肢为生理盐水对照。B组:左前肢为RAD16-Ⅱ,左后肢为RAD16-Ⅰ,右前肢和右后肢为1.25g/L胰酶作对照。其中RAD16-Ⅱ和RAD16-Ⅰ水溶液浓度为2g/L,每个肢体注射液体量均为20μL。每组分为两个时相点(9d和35d)用剪刀按照标记部分取出被注射的整条肌肉组织,切片后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刚果红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结构的改变及有无炎症反应。结果:①Sapeptide的大体形状与表面结构:Sapeptide材料表面呈网状,网孔直径约54μm,纤维的直径约为9μm。②毒性实验结果:大体观察,各组标本材料植入部位未见出血、积液和组织坏死,注射部位肌肉组织质地光泽正常;刚果红染色,可见所有注射Sapeptide材料的肢体切片中均有片状的红色物质,9d时面积大于35d所见;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胰蛋白酶组未见红染物质;苏木精-伊红染色,A组,第9天和第35天四肢肌肉组织取材标本见肌肉纤维形态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B组,注射胰蛋白酶侧肢体在第9天可见局部组织有炎症反应,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第35天,组织炎症已基本消退。Sapeptide注射处肌肉组织未观察到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结论:Sapeptide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同种子细胞和宿主组织很好的整合;合适的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有良好的可塑性;并且应用简便,在神经组织工程中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赵玺龙  赵熠  徐文莽  李涛  蔡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52-54,i0003
目的:观察生物材料Sapeptide的大体形状及其表面结构特性,并进行在体毒性实验,评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外科研究所完成。①采用等渗盐水作为Sapeptide塑型剂,塑型后分别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结构。②对成年Wistar大鼠分组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毒性实验。取成年Wistar大鼠4只,标记后分为2组。A组:左前肢为RAD16-Ⅱ,右前肢为RAD16-Ⅰ,左后肢为RAD16-Ⅱ和RAD16-Ⅰ的均等合剂,右后肢为生理盐水对照。B组:左前肢为RAD16-Ⅱ,左后肢为RAD16-Ⅰ,右前肢和右后肢为1,25g/L胰酶作对照。其中RAD16-Ⅱ和RAD16-Ⅰ水溶液浓度为2g/L,每个肢体注射液体量均为20μL。每组分为两个时相点(9d和35d)用剪刀按照标记部分取出被注射的整条肌肉组织,切片后做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刚果红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结构的改变及有无炎症反应。结果:(1)Sapeptide的大体形状与表面结构:Sapeptide材料表面呈网状,网孔直径约54μm,纤维的直径约为9μm。②毒性实验结果:大体观察,各组标本材料植入部位未见出血、积液和组织坏死,注射部位肌肉组织质地光泽正常;刚果红染色,可见所有注射Sapeptide材料的肢体切片中均有片状的红色物质,9d时面积大于35d所见: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胰蛋白酶组未见红染物质;苏木精-伊红染色,A组,第9天和第35天四肢肌肉组织取材标本见肌肉纤维形态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B组.注射胰蛋白酶侧肢体在第9天可见局部组织有炎症反应,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第35天,组织炎症已基本消退。Sapeptide注射处肌肉组织未观察到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结论:Sapeptide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同种子细胞和宿主组织很好的整合;合适的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有良好的可塑性;并且应用简便,在神经组织工程中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05/2007-03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9例,其中膜周型室间隔缺损30例,继发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①所有Amplatzer封堵器均由北京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Sequoia256及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5.0MHz。②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射线的引导下采用国产封堵器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后1d,7d、1个月、3个月、1年随访,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结果:59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微量残余分流在术后3个月完全消失;其余患者均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无溶血、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反流、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引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介入治疗,同时也可用于术后随访,观察封堵器封堵后的移位、脱落等物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自身心律、左束支起搏、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心电图的形态和QRS波群时限等,找寻左束支起搏心电图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拟行左束支起搏42例患者,记录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通过测量,分别比较自身心律、左束支起搏及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起搏时QRS波群时限、电轴、形态及ST段的差异。结果自身心律与左束支起搏相比,QRS波群时限无统计学差异(P=0. 49),但与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起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00)。左束支起搏组,V1导联呈特征性"M"或"r SR"的比例为76. 19%;a VR导联亦可呈特征性"M"或"r SR"表现,比例为78. 57%。对于自身心律为右束支阻滞者,左束支区域起搏仅V1导联呈"M"或"r SR",a VR导联呈QS型,而无特征性"M"或"r SR"表现。与经典的右束支阻滞心电图比较:左束支起搏ST段和T波改变无规律性。结论左束支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电轴与自身心律相比无显著差别,V1及a VR导联均可见特征性"M"或"r SR"表现,右束支阻滞患者仅V1导联呈特征性表现,但依靠心电图的特征性"M"或"r SR"改变判断起搏位点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某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60例,感染率为21.58%,其中75%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