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疗效.方法 4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应用西药及中药的同时结合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3个月后电话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x2=6.483、4.326,均P<0.001);经电话随诊治疗组20例3个月内未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予耳石复位法配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首选治疗方法,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观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桂利嗪治疗,1次/d,睡前服用,每次10 mg,连服3月。观察组采用益气聪明汤联合四物汤治疗,1剂/d,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89.47%,组间数据对比χ2=13.06,P<0.01。结论中药具有药效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等特点,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确切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探索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预防性治疗,观察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同时予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味4周,前庭康复训练3月。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疗程3月。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4周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后4周、3月评估眩晕头痛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3月后评估发作频率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分、DHI评分、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可预防性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蔡汉潮  王会改 《新中医》2016,48(7):209-211
目的:观察茯苓饮联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脾胃亏虚、水饮上泛型水平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Barbecue翻滚法、茯苓饮治疗,对照组30例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位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茯苓饮联合Barbecue翻滚法治疗脾胃亏虚、水饮上泛型水平半规管型BPPV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睡眠障碍等。据文献报道,美国患脑卒中的600万人/年中,PSD的发病率为22%-60%[1]。国内多数报道为40%-50%[2-3]。笔者运用益智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确切且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瘀证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参照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非血瘀证组(39例)与血瘀证组(87例),所有病人双抗治疗大于1周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及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抑制效应。结果血瘀证组双抗治疗后血小板ADP受体途径抑制率较非血瘀证组降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非血瘀证组升高(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合并血瘀证的病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应注意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必要时辨证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及不同时期针刺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早期针刺组和恢复期针刺组,治疗1月,治疗前后,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评价,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分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超早期针刺组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且针刺治疗宜于超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下气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中药组予以下气汤治疗,西药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 qd口服,对照组未予其他治疗,3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HI)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中药组积分减少最明显,而对照组减少不明显。结论:下气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