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内窥镜下手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疗效。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2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瞄准器配合下通过骨隧道撬顶复位+填塞植骨矫正Hill-Sachs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30具肩关节标本分为三组,每组10具标本,按照肱骨头凹陷性骨缺损的10%(A组)、20%(B组)和30%(C组)复制Hill-Sachs损伤.先埘各组骨缺损进行测量,再住瞄准器配合下,通过骨隧道对B组和C组进行撬顶复位,填塞植骨;然后采用配对t检验对B组和C组骨缺损在复位前后的横向弧长度、纵向弧长度、深度和体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复位前B组和C组骨缺损的横向弧长度为(10.9 ±1.4)mm和(16.3 ±2.3)mm;纵向弧长度为(22.4±2.4)mm和(28.0 ±2.2)mm;深度为(6.9±0.9)mm和(11.1 ±0.9)mm;体积为(708.7 ±93.9)mm3和(1 338.3 ±185.6)mm3.复位后B组和C组骨缺损的横向弧长度为(5.1 ±2.4)mm 和(7.6±3.6)mm;纵向弧长度为(10.5±4.9)mm和(12.3±5.3)mm;深度为(0.3 ±0.1)mm和(0.4±0.1)mm;体积为(48.9 ±16.1)mm3和(70.3±37.9)mm3.两组所有参数进行手术前后的配对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瞄准器配合下,通过骨隧道撬顶复位,填塞植骨能够有效修复肱骨头凹陷性骨缺损为20%~30%的Hill-Sachs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king reduction and bone grafting technique with guide through bony tunnel can correct a Hill-Sachs lesion. Methods A total of 30 cadaveric humeri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0 cadaveric humeri per group. Hill-Sachs lesions were replicated with a osseous defect involving 10% (group A ) , 20% (group B ) and 30% (group C )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All the bone defects in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and the poking reduction and bone grafting technique with guide through a bony tunnel was performed in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ransverse arc length, longitudinal are length, depth and volume of the osseous defects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compared by using paired t test. Results Before reduction, the transverse arc length of the bone defects was ( 10.9 ± 1.4 )mm in group B and ( 16.3 ± 2.3 ) mm in group C ; longitudinal arc length was ( 22.4 ± 2.4 ) mm in group B and ( 28.0 ± 2.2 ) mm in group C ;depth was (6.9±0.9) mm in group B and (11. 1 ±0.9) mm in group C; volume was (708.7±93.9) mm3 in group B and (1338.3 ± 185.6) mm3 in group C. After reduction, the transverse arc length of the bone defects was (5.1 ± 2.4 ) mm in group B and ( 7.6 ± 3.6 ) mm in group C ; longitudinal arc lengthwas (10.5 ±4.9) mm in group B and (12.3 ±5.3) mm in group C; depth was (0.3±0.1 ) mm in group B and (0.4 ±0.1 ) mm in group C; volume was (48.9 ± 16.1 )mm3 in group B and (70.3 ± 37.9) mm3 in group C. The comparison of all the parameters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 01 ). Conclusion The poking reduction and bone grafting technique with guide through a bony tunnel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the Hill-Sachs lesions with humeral head osseous defects involving 20% -30%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相似文献   
4.
5.
简版:目的:探究三七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洁净级新西兰兔120只,随机选取其中3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其他90只进行造模,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30只。A组予以高剂量三七提取液,B组予以低剂量三七提取液,C组作为造模空白组,C组和D组予以生理盐水。对比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4组兔股骨头正常区面积(NR)、坏死区面积(ROE)、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ITV)、骨体积/组织体积(BVITV)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G)和过氧化物酶增值物激活受体吖(PPARl,)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从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16例(18髋)的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使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男1例(2髋),女15例(16髋);手术时年龄为14-42岁,平均24岁。术前行髋关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使用“Top View”技术及Azuma分级对股骨头覆盖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该程序对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进行模拟操作,记录模拟手术中髋臼截骨块向外侧和前方旋转的角度,作为实际手术的参考。术后复查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髋术前外侧CE角平均为2.94^o(-14^o-22^o),臼顶倾斜角平均为27.7^o(12^o-40^o),前方CE角平均为8.94^o(-10^o-18^o),Top View的股骨头覆盖率平均为63.5%(50%-77%)。术后平均外侧CE角为30.1^o(13^o-47^o),臼顶倾斜角平均为5.5^o(-13^o-18^o),前方CE角为26.9^o(15^o-38^o),Top View的股骨头覆盖面积平均为92.5%(84%-100%)。术后14髋(77.8%)的Azuma分级与模拟设计的分级相符,3髋前覆盖矫正过多,1髋前覆盖矫正稍不足。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再现髋臼发育不良的畸形特点,与二维图像可互为补充,通过模拟截骨操作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和旋转角度,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7.
对号入座:你是否有以下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成两大类: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以下是不可以人为干预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有些危险因素是你自身所不能控制的。有了这些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发展成冠心病。但是,它提醒你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好你的心脏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74例,男33例,女41例,平均年龄(75.07±7.89)岁。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Sanders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5例)和功能不良组(19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骨密度、术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术中复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尖顶距及是否康复师康复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复位情况、康复师康复,尖顶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P=0.006,OR=0.077),康复师康复(P=0.006,OR=0.070),麻醉ASA分级(P0.001,OR=0.049),营养状态(P=0.046,OR=0.188)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密度、康复师康复、麻醉ASA分级和营养状态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通过整合骨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学科,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BGP)及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ⅠN-terminal peptide, PⅠ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3-2016年于浙江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10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等,以及初次骨折术前的骨密度T值、血钙值、BGP、PⅠNP、术中骨水泥注入量。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多因素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估BGP及PⅠNP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 结果100例OVCF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随访3~37个月,其中33例(22.45%)术后再发骨折。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年龄、骨密度值、BGP、PⅠNP)代入多元Cox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GP及PⅠNP仍是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53,95%CI=1.128-3.734,P < 0.05;HR=1.250,95%CI=1.150-1.360,P <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GP、PⅠNP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911、0.964;BGP预测截点值为0.474,对应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7%、25.48%;PⅠNP预测截点值为0.685,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0.194。 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可通过定期监测血清BGP及PⅠNP水平评估骨代谢的变化,从而早期预测骨折再发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