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实效比较研究(CER)的概念和特点,探索其应用于腹针临床疗效优化研究的科研方法学思路.CER设计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评价综合疗效,而非随机对照研究(RCT)强调的单纯效力,其研究策略涉及4个类别和3个主题,涵盖临床证据的获取、存储管理、比较和应用,对综合比较不同针灸疗法和选穴组方的优势与疗效规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建立临床注册系统,可实时获取来源于不同中心的超大样本数据,能够有效克服因样本含量不足造成的抽样误差,对系统总结和优化腹针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比较研究模式充分体现了针灸临床实际,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疗效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体现了腹针临床中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有望实现腹针组方和治疗技术的循证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及针灸门诊临床学习过程中,观察孙健副主任医师采用锋钩针结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2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66例面瘫患者。结果:治疗后愈显率男性患者为83.8%,女性患者为86.2%,总有效率均为100%,男女性别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愈显率风寒袭络型为87.0%,风热袭络型为89.5%,风痰阻络型为84.6%,气虚血瘀型为72.7%,总有效率均为100%。4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完整人颅骨的上、下项线及枕骨大孔间的距离,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 方法 在113例中国成年人正常、干燥颅骨标本上,取枕外隆突最高点、上项线上枕外隆突最高点左、右两侧旁开1 cm、2 cm各取一点,颅骨后正中线上枕外嵴中点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 cm点各取一点,从上、下项线所取测量点向枕骨大孔方向作与颅骨后正中线平行的直线,用游标卡尺测量枕骨上、下项线间及上、下项线分别与枕骨大孔间的弧面、直线、垂直及水平距离。 结果 在后正中线上,上、下项线间的距离最小,直线距离为(18.11±2.99)mm、弧面距离为(19.18±2.83)mm、垂直距离为(11.11±3.44)mm、水平距离为(14.65±3.19)mm,向左、右旁开后除水平距离变小,其余各距离指标变大;枕外嵴中点到枕骨大孔后缘间两点的距离最小,直线距离为(21.73±3.35)mm、弧面距离为(22.74±3.47)mm、垂直距离为(10.69±3.44)mm、水平距离为(19.10±3.35)mm,向左、右旁开后,各距离指标变大。 结论 下项线准确定位是临床操作安全和有效的关键,以枕外隆突和上项线可以确定下项线位置,在后正中线上,下项线距上项线的垂直距离最小,为(11.11±3.44)m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核酪穴位注射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中度、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核酪双侧定喘穴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疗程1年。观察2组患者1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吸困难程度的评估。【结果】1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治疗组的MR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MR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呼吸困难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核酪穴位注射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腹针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腹针配合麦粒灸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3次/周,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改善患者JOA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方法相比,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方法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并在改善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段权  袁锋  梁美爱  董嘉怡  钟平  古志林 《新中医》2014,46(7):171-17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拟定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的相关经穴及经外奇穴共57穴,据远近配穴原则,每次选取膝关节周围及远端穴位3~5个,对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热敏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记录是否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其具体表现。结果:共完成治疗数115例,脱落5例;出现热敏灸感者113例,无热敏灸感者2例;共完成8条经脉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现象最多的前5条经脉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共完成57个穴位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的穴位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0名依次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犊鼻、膝阳光、血海、阴陵泉、膝关、内膝眼、鹤顶;共出现5种热敏灸感,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远处热、非热感。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出现率较高,穴位分布与经穴有一定重合率。  相似文献   
8.
董嘉怡  何珊  符文彬 《新中医》2011,(11):81-8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梗死后SHS江藤氏第1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PEMS3.1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合格受试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按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脑梗死临床路径体针治疗。运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语言评价量表(VRS)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为基础评定疼痛及肿胀程度。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肿胀计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治疗2、3周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同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痰瘀阻络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脑梗死后SHS治疗1周疼痛疗效较佳;气虚血瘀型SHS董氏奇穴治疗对缓解疼痛及肿胀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动静结合"理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之一,但是在筋伤的治疗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动静结合"的历史渊源、涵义着手,探讨其在筋伤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筋伤中"动静结合"的应用方法,强调"动静结合"在筋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西医联合中医艾灸治疗中度、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中度、重度COPD患者84例,随机分成西医联合中医艾灸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4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 ratio,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RC)、6min步行距离(six minutes' walk distance)、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西医联合中医艾灸治疗后,FEV1%、FEV1/FVC%、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联合中医艾灸治疗中度、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