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扁鹊心书》,整理其中的针灸理论,初步梳理窦材的治疗方法、常用穴位,对窦材的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女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可总括为气血阴阳的失调。《灵枢·根结》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督脉行于人身后背正中,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在其穴位上施以针灸等刺激可治疗各种虚实寒热病证。督脉上的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百会穴均是调阳的常用要穴。通过针刺督脉及其穴位,相应地配合任冲二脉、肝脾肾胃等经脉腧穴及背俞穴进行针灸,并施以恰当的补泻手法,可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现将督脉特点、从督脉论治月经不调、常用穴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命门穴沟通他经他脏进行相关经络脏腑的疾病治疗,在多经受邪时能起到分利气血,通络祛邪之功。命门穴位于"阳经之海"的督脉上,本身即具有振奋督脉阳气的作用,若配合其相通经脉穴位或介质进行辨证施治,其治简而效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艾炷灸与中药治疗虚证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辨证分为肾精亏损型17例,脾胃虚弱型18例,以辨证分型予电针配合艾炷灸与中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7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电针配合艾炷灸与中药治疗虚证耳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经断前后诸症",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近期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自主神经失调及神经精神等症状,远期可表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本病给患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前针灸治疗痛经取穴数量非常少,常常仅用单穴处方治疗,而且穴位都是属于局部取穴,均位于腹部,从腧穴分布的经脉来看,大多属于足阳经和任脉。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已逐渐发展为多穴处方,单穴处方已少见,最常用的选穴处方是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位多属于任脉和足太阴脾经,配穴方法多为局部穴和远端穴相配。到了现代,处方数量以多穴处方为主,最常用的选穴处方是三阴交、关元、地机、中极、次醪,穴位分布在胸腹腰背,多属于膀胱经、任脉、脾经、肾经,而且配穴方法上除了局部穴配合远端穴外,还有辨证配穴、俞募配穴、交会穴配穴等。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走罐治疗乳癖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年妇女,是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称为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笔者于2008年9月~2010年10月间,采用针灸配合局部和背部交替走罐治疗本病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平均32岁,20岁~35岁17例,36岁~44岁8例;病程最短2个月,  相似文献   
8.
治疗脑缺血的针刺多是将针刺入肌层及深部组织,从皮肤表层浅刺的治疗研究相对较少。实验以血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沿皮浅刺其双侧内关、公孙,发现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提高缺血脑组织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bax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素1表达,浅刺的调节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9.
针灸走罐治疗失眠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现代医学将它归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失眠症患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于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笔者在临床上用针灸配合走罐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26a,最短3个月。治疗前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睡眠不足,严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多梦、头晕、头痛、倦怠、健忘等症。2治疗方法取穴:主穴: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穴。辨证取穴:肝郁化火型配太冲、阳陵泉、太冲;痰热内扰型配中脘、丰隆、阴陵泉;阴虚火旺型配大陵、复溜;心脾两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灸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灸法种类及用穴规律。方法:检索并提取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及Embas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2月,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相应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SPSS Modeler18.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3篇,共涉及灸法9种,以温和灸为主(20篇),共涉及腧穴33个,取穴总频次为251次,频次使用前五的腧穴分别为:天枢(36次)、足三里(33次)、神阙(29次)、中脘(26次)及关元(23次),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中的主要类群为脾俞-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上巨虚和神阙;关联规则分析:天枢-中脘-足三里-气海-脾俞的相关性最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灸法治疗慢性腹泻以固本止泻、健脾利湿为原则;选穴以任脉穴和募穴为主,灸法以温和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