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有无冠脉病变的临床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中9例冠脉造影正常患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84例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于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B组)。比较两组患的临床特点。结果 184例急性心肌梗塞个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占同期AMI的4.89%;A组与B组相比:A组年龄明显年轻,均为吸烟男性,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子相对较少,无梗塞前心绞痛,冠脉造影无侧支循环形成,室壁瘤形成比例高,但LVEF高于B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可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其临床症状典型,发病多见于男性年龄较轻吸烟患,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发病机理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CAS)和/或血栓形成有关,室壁瘤发生率高,可能与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有关,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给药途径与剂量慢心律可由静脉、肌肉或口服途径给予。速给法为5分钟内静脉注射200~250毫克,继以1~1.5毫克/分滴注,约半小时达1毫克/升的血浆浓度,此法副作用出现率高,仅用于急症病例。缓给法为3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200~300毫克(10~15毫克/分),然后静脉滴注维持1毫克/分左右。经静脉一次给予上述剂量后,慢心律的平均半寿期为13.2小时。肌肉注射慢心律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  相似文献   
3.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阿替洛尔片和地尔硫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的降压、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7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SMI患者被随机分成 2组 ,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片 (阿替洛尔组 )和地尔硫缓释胶囊 (地尔硫组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对心率、坐位血压、动态血压、48h动态心电图 (AEC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服药 8周后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心率分别平均下降 1 1 2次 /min和 8 8次 /min ,坐位血压分别平均下降 2 1 1 /1 9 1mmHg(1mmHg =0 1 33kPa)和 2 8 1 /2 0 7mmHg ,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 48hAECG示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缺血次数分别减少 59 9%和 86 6 % ,缺血时间分别减少 44 9%和 84 7% ,缺血时间减少两组间比较P <0 0 5。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 6 %和 1 1 1 %。结论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阿替洛尔减慢心率作用强于地尔硫 ,地尔硫减少心肌缺血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4.
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戴瑞鸿教授为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团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麝香保心丸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而被广泛用于,瞄床,并被评为国家中药保密品种。以下就其在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作用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1)比较替米沙坦40mg或80mg与氯沙坦50mg或10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2)评价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谷/峰比值。方法:(1)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330例轻中度高血压(95mm Hg≤舒张压<110mm Hg,收缩压<180mm Hg,1mm Hg=0.133kPa)患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64例)和氯沙坦组(166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40mg或氯沙坦50mg。4周后如坐位舒张压≥90mm Hg,则改为替米沙坦80mg或氯沙坦100mg每天一次口服。(2)开放试验。同样条件的20例患服用替米沙坦40mg共6周,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氯沙坦组(12.5mm Hg vs 9.4mm Hg,P=0.037及10.9mm Hg vs 9.3mm Hg,P=0.030);(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氯沙坦(70.1% vs 58.7%,P=0.020);(3)替米沙坦级瑟氯沙坦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23.2% vs 22.9%,P=0.952);(4)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66.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76.8%;24h平均血压下降10.2/7.8mm Hg,用药末6h的平均血压下降10.0/9.2mm Hg。结论:(1)替米沙坦40mg或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适合每天一次服用,其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内容.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非心脏手术病人(尤其老年人)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需要评估围手术期的心血管风险,并制订处理策略.给予病人以最佳的评估和处理,是关系到其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医师会同内科(心脏科)医师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因胸闷,气急、乏力伴晕厥1次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8月24只晚8时左右,突发胸闷、气急,伴四肢乏力,期商出现黑矇,随即意识丧失,尤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无外伤,持续约10 s后自行苏醒,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但胸闷症状尤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8.
地尔硫(艹卓)(Diltiazem,硫氮(艹卓)酮)是一种新的钙拮抗剂,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疗效,已为临床广泛应用。由于其对心脏传导有抑制作用和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一般认为对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我们临床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素能β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肾上腺素能β2受体(β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8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外周静脉血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提,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后,进行β2受体基因的测序.结果:发现β2受体基因有4个多态性位点,分别为:16 Arg/Gly、27 Gln/Glu、87 Leu A/G、178 ArgA/C.其中27Gln/Glu位点在正常对照组中全部表现为C/C基因型,而在心衰组中有7例表现为G/C基因型,没有发现G/G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它多态性位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β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衰密切相关,其中27 Gln/Glu杂合子可能为心衰的易感基因,并且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左心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复方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伊贝沙坦)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①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简称对照试验),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8例,随机入伊贝沙坦150~300 mg与氢氯噻嗪12.5 mg Qd或伊贝沙坦150~300 mg Qd治疗,共8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进行降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②采用开放试验,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8例,日服伊贝沙坦150 mg与氢氯噻嗪12.5 mg Qd,共8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降压有效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谷/峰值.结果: 对照试验降压疗效:治疗4周末复方伊贝沙坦组和伊贝沙坦组的坐位舒张压(SeDBP)及坐位收缩压(SeSBP)较治疗前下降幅度明显(P=0.0232,P=0.0045).治疗8周末两组的SeDBP及SeSBP仍明显下降,但复方伊贝沙坦组下降更明显(P=0.0118,P=0.0201); 治疗8周末复方伊贝沙坦组较伊贝沙坦组的SeDBP及SeSBP降压幅度均明显(P<0.05).复方伊贝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76.47%,高于伊贝沙坦组的61.16%(P=0.010). 开放试验部分:收缩压及舒张压谷/峰值分别为56.1%、55.3%.结论:复方伊贝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作用强于伊贝沙坦,可24 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