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晓宇  周静  陈鸿平  胡媛  刘友平  陈林 《中成药》2015,37(1):157-159
目的探究枸杞子贮藏中"变色"的化学基础。方法透明包装枸杞子,比较室温下避光、不避光两种方式贮藏,于贮藏0、3、6、12月时取样,观察药材外观性状,并测定各样品中芦丁、类胡萝卜素、甜菜碱和总酚酸的含有量。结果 "变色"前后,芦丁和类胡萝卜素含有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光照对枸杞子中类胡萝卜素的量影响较大。甜菜碱、总酚酸的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初步确定芦丁、类胡萝卜素为枸杞子"变色"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胡媛縮 《大家健康》2016,(5):134-13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系统全面的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促睡眠药物。记录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患者的睡眠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且出院后复发率较低。结论:心理治疗对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发热护理、皮疹护理、口腔护理等.认为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及早干预对预防手足口病交叉感染、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藏阿里地区细粒棘球蚴人体分离株的优势基因型及遗传变异情况,为细粒棘球绦虫的溯源及阿里地区棘球蚴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收集阿里地区某医院2017年棘球蚴病患者病灶切除样品,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NADH脱氢酶1(nad1)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ClustalX 1.83和MEGA 7.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下载全国细粒棘球蚴人体分离株的nad1基因,利用DnaSP6分析单倍型;利用NetWork软件制作中国细粒棘球绦虫nad1基因的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共收集80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病灶切除样品,其中38份样品PCR扩增出约550 bp的特异性条带。测序分析结果显示,4份样品为细粒棘球绦虫G6基因型,与蒙古人来源的序列(MH300971.1)一致性为99.8%;其余34份样品均为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与标准序列(AF297617.1)相比,其535位的C碱基突变为G碱基,与阿尔及利亚人来源序列(MG672293.1)的一致性为100%。MEGA 7.0软件分析38份样品的序列,结果显示,T、C、A和G碱基占比依次为44.3%~46.5%、7.7%~9.1%、19.8%~21.5%和25.7%~26.0%。我国已报道的细粒棘球绦虫nad1基因共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47,核酸多样性为0.19。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4为我国细粒棘球绦虫nad1基因主要的单倍型。结论细粒棘球绦虫G1、G6基因型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主要基因型,资料分析表明H4为我国流行的细粒棘球绦虫nad1基因的主要单倍型。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pVIVO2SjFABP-23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pVIVO2SjFABP-23,并观察其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SjFABP和Sj23的基因序列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重组PCR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FABP和Sj23的基因片段进行拼接,得到融合基因SjFABP-23,再将该片段重组于PGEM-T载体中,进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然后经双酶切将目的片段SjFABP-23克隆到pVIVO2的一个多克隆位点上转化E.coliGT110获得重组质粒pVIV02SjFABP-23,免疫小鼠进行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PCR扩增出一条大小约为1.1Kb的目的片段。免疫小鼠获得52.14%减虫率(P〈0.01)和60.93%的减卵率(P〈0.01),且均高于单价疫苗pVIVO2Sj23(P〈0.05)。结论PCR成功扩增SjFABP-23的基因片段,血吸虫DNA多价疫苗pVIVO2SjFABP-23构建成功.该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具有比单价疫苗pVIVO2Sj23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绦虫是重要的寄生蠕虫,呈全球性分布。此类寄生虫宿主繁多,分布广泛,且抗原成分复杂,交叉反应多,给诊断、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肽呈现技术的出现,人们期望通过血清学诊断和研制疫苗解决寄生蠕虫病的诊断和预防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蠕虫抗原按其来源或制备途径分为:天然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噬菌体肽库技术模拟抗原。现对血吸虫和绦虫抗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pVIVO2-mcs、pVIVO2-mcs-Sj23、pVIVO2-mcs-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多糖佐剂,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40±2条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双酶切反应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双价质粒DNA。IFAT结果提示双价质粒DNA可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双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41.2%~53.8%的减虫率和47.0%~53.8%肝减卵率;pVIVO2-Sj23-SjFABP+多糖佐剂组获得68.9%的减虫率和84.0%肝减卵率,保护力显著高于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P<0.05﹚。结论 共表达的双价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多糖佐剂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单价和双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体内外表达及持续时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在体内外表达及体内表达的持续时间。方法将构建的共表达日本血吸虫双价核酸疫苗pVIVO2-SjFABP/Sj23瞬时转染HEK-293细胞,通过逆转录(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真核细胞中SjFABP和Sj2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质粒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BALB/c小鼠12只,每月眼眶采血,并活体灌流小鼠2只,IFAT检测重组蛋白的原位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持续观察6个月。结果RT-PCR和IFAT证明质粒pVIVO2-SjFABP/Sj23能在体外表达。免疫后连续6个月,IFAT均检测到小鼠骨骼肌注射部位重组蛋白的原位表达,但Westernblot未检测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结论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在HEK-293细胞和小鼠骨骼肌中均能够正确地表达,体内表达持续时间至少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有效时间及不同免疫途径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构建和制备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11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按照四因素三水平分成2个对照组和9个实验组。各组统一在末次免疫后30 d每鼠感染(40士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成虫虫荷。结果双价DNA疫苗9个实验组获得40.14%~62. 68%的减虫率。通过SPSS 12.O进行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F值O. 05。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途径和免疫有效时间几个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该疫苗的较好免疫方案为:50 Vg/只,免疫2次,采取皮内注射,免疫有效时间至少为12周。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能在体内引起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就影响寄生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途径和剂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