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检测HIV-1感染者CD4+CD127~-T细胞上PD-1、HLA-DR和CD38的表达水平,探究HIV-1感染者CD4+CD127~-T细胞的免疫状态。方法募集慢性HIV-1感染者70例,根据CD4~+T细胞计数绝对值,将慢性HIV-1感染者分为高CD4+计数组(CD4~+T细胞≥500 cells/μl)、中CD4+计数组(350 cells/μl≤CD4~+T细胞500 cells/μl)和低CD4+计数组(CD4~+T细胞350 cells/μl);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12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1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127~-T细胞PD-1、CD38和HLA-D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HIV-1慢性感染期间,外周血CD4+CD127~-T细胞百分比与CD4计数绝对值负相关(P0.05);CD4+计数350 cells/μl的HIV-1感染者CD4+CD127~-T细胞上HLA-DR与CD3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CD4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HIV-1感染者PBMCs中CD4+CD127~-T细胞上高表达PD-1,并且PD-1与CD4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与HLA-D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慢性HIV-1感染过程中,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与CD4+CD127~-T细胞PD-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08年全球有超过120万人患此疾病,约60万人死于该疾病;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和14/10万。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大肠癌以直肠癌为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由于盆腔的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因此直肠癌手术对外科医生有着很高的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中期效果.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对35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30例获得随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1~74岁,平均55.6岁.左肩3例,右肩27例.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9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11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16例行单排缝合,14例行双排缝合.2012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小型撕裂3例,中型撕裂22例,大型撕裂3例,巨大撕裂2例,随访时间5 ~ 10年,平均78.5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4.2±3.1)分增至术后(33.6±2.1)分(t=-37.154,P=0.000).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5±0.9)分比(9.5±1.0)分(t=-24.466,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4.5±1.5)分比(9.4±1.1)分(t=-18.500,P=0.000),主动前屈角度评分平均为(3.3±1.6)分比(4.9±0.2)分(t=-5.614,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分比(4.7±0.4)分(t=-6.59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19例,良11例.单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71和-26.455,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中期效果令人满意.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令人满意.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超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微转移规律及分布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芯片CK20染色方法,研究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21例)与直接手术组(23例)行Miles手术后的大体标本。结果新辅助治疗组21例患者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13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9枚,微转移12枚:7例为淋巴结癌转移。2例为淋巴结微转移,6例为病理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3例患者的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4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69枚,微转移59枚:12例为淋巴结癌转移,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两组直肠系膜外带与前区的转移淋巴结分别占21.5%(11/51)与29.0%(49/169)、17.6%(9/51)与17.2%(29/169)。坐骨直肠窝转移淋巴结分别占该区总淋巴结的25.0%(3/12)与22.2%(8/36),该区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8%(1/21)与13.0%(3/23)。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超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分布.新辅助治疗组肛门括约肌累及较直接手术组显著降低。坐骨直肠窝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标准术式的价值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蛋白激酶C-θ(PKC-θ)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免疫突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刺激分子的下游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KC-θ表达的局限性不仅能用于调节T细胞功能,也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的潜在靶点。对PKC-θ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帮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章就PKC-θ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中的相关生物学效应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