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系统评价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及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加拿大卫生药品技术总署编写的ITC软件对两者实施间接比较。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利水类中药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尿剂[RR=1.34,95%CI(1.13,1.60),P0.05]。ITC分析结果提示利水类中药+常规治疗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利尿剂+常规治疗比较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RR=1.023,95%CI(0.789,1.327),P=0.975]。纳入文献中,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在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及水肿减轻程度等的疗效评价方面,均仅有1篇文献报道提示利水类中药的疗效优势,超声心动图与BNP(或NT-pro BNP)的疗效改善情况均无报道。3篇纳入文献报道了利尿剂与利水类中药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示血钾异常等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利尿剂治疗组更为明显。纳入的RCT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结论:利水类中药联合常规治疗与利尿剂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比较因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无法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62例和试验组(加用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65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时、14天、28天进行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血瘀证积分评价,并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溶血磷脂酸(LPA)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治疗14天和28天后,2组DHI-S、DAR S评分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8天时,试验组的DHI-S及DAR 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和28天,2组血瘀证积分均呈现下降趋势,28天时,试验组的血瘀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4天、28天分别与组内入院时比较,GMP-140、LPA、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6-keto-PGF1α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MP-140、LPA、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14天时,试验组对于GMP-140及TXB2的下调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水平,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量、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13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合用舒脑欣滴丸,疗程4周。分别于入组当天,14 d,28 d,进行DARS、DHI-S、Barthel指数测评,并检测ET-1、CGRP、TM、v WF,于入组当天、28 d检测颈动脉彩超,并计算脑血流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DARS、DHI-S、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量、ET-1/CGR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CGRP、TM、v W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加脑血流量,其作用机制与调节ET-1/CGRP比值促进血管舒缩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动脉硬化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304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等指标,应用欧姆龙BP-203 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动脉弹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分为动脉正常组(n=117)、轻度硬化组(n=112)和硬化组(n=75),将三组之间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硬化组MCV、RDWCV明显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或P0.01);硬化组RDW-SD高于轻度硬化组(P0.05),轻度硬化组RDWSD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GB、HCT、MCV、MCH、RDW-CV、RDW-SD与ba PWV呈正相关。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指标是RDW-SD、HGB,回归方程为ba PWV=-898.411+39.657×RDW-SD+3.171×HGB。结论 RDW-SD对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同时HGB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红蛋白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203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成心功能Ⅰ级69例,Ⅱ级59例,Ⅲ级52例,Ⅳ级23例,比较各组间血红蛋白的数值。结果各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红蛋白,心功能Ⅳ级组(114.52 g/L±16.18 g/L)心功能Ⅲ级组(122.61 g/L±16.45 g/L)心功能Ⅱ级组(126.33 g/L±14.88 g/L)心功能Ⅰ级组(129.13 g/L±14.40 g/L);将心功能分级与血红蛋白量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9,P=0.001)。结论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与血红蛋白的关系密切,应注重该指标监测,合理进行临床干预,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预防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进行疗效的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5月10日),筛选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RCT,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79篇,筛选后纳入6个RCT,共计5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显效率[OR=3.85,95%CI(2.39,6.20),P0.000 01]和心悸症状改善显效率[OR=4.48,95%CI(2.42,8.30),P0.000 01],治疗组(稳心颗粒+比索洛尔)大于对照组(比索洛尔);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OR=0.42,95%CI(0.18,1.01),P=0.05]小于对照组。各组有效率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较单独使用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更显著,并减少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PPARs与TLR-NF-κB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它们通过调控靶基因转录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对PPARs的深入研究,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激活PPARs是他汀类药物产生抑炎效应的实现途径之一。他汀类能够激活PPARγ并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 [1]。 Sugamura等[2]的研究结论也支持该项发现,其数据显示他汀类通过激活PPAR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PPARγ激动剂,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显示出积极疗效。这一发现为PPARs干预多种慢性非细菌性致炎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提供了有力证据。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是人体炎症与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PPARs与TLR-NF-κB信号通路在准炎症反应状态下及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下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