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出分子标记法检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全电性离子色谱技术用于筛选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特定pH条件下中药的全部水溶性蛋白的色谱峰呈现出来,形成全电性离子色谱图,平行比较不同药性中药的全电性离子色谱图,筛选出相同药性中药间共有的药性标识峰,对药性标识峰组分作SDS—PAGE,比较分析药性相关的共有蛋白条带,作为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结果:干姜、肉桂、仙茅3味热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部分编号为30附近,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黄连、知母、金银花3味寒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编号为35附近会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3味热性中药的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50ku(1u=1.66054×10^-27)附近存在一条共有条带,在分子质量约为31ku处,存在2条共有条带;3味寒性中药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31ku附近,存在2条共有条带。结论:收集编号为35和30附近的共有色谱峰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的寒、热药性标识峰。标识峰的共有条带分别是3味寒性中药与3味热性中药所特有的,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全电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可行的中药药性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向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的现状是懂计算机的不懂中医药,懂中医药的不懂计算机,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与中医药行业的具体需求不相匹配。现探索富有中医药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三维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特点在于把计算机的教学环节融入到中医药行业的具体应用中,以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中医药行业实用软件的"医—药—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厚伟  窦彦玲  赵金龙  孙燕 《中草药》2023,54(17):5742-5747
目的 分离和鉴定能够耐受牛胆汁的牛黄转化细菌,并应用到体外培育牛黄的制备。方法 从形成牛黄的牛胆囊胆汁中分离到可在牛胆汁中长期存活且具有较强牛黄转化能力的菌株(NDZNM-01),观测其外部形态、理化性状、分类学地位、牛胆汁耐受力,以及牛黄转化活力。结果 根据对NDZNM-01菌株外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柠檬酸杆菌属细菌。进一步根据其16S rDNA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其他3种柠檬酸杆菌属的细菌聚在一个分支上,但形成单系,属于新发现的菌株。应用菌株NDZNM-01发酵新鲜牛胆汁,其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了2.35倍,胆酸含量增加了2.13倍。结论 综合对NDZNM-01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结果,NDZNM-01属于一种能够耐受牛胆汁的柠檬酸杆菌属的肠道细菌,具有高效转化牛胆汁为牛黄的活力。该牛黄转化细菌最终命名为Citrobacter bovis NDZNM-01 Wang Houwei,菌种收藏编号为CGMCC24893。  相似文献   
4.
目的:藏药灰兜巴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民间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但此药材基原描述混乱,有菌类植物、洞穴红蜘蛛、山蜘蛛、卡氏地蛛、螲蟷之说,本研究对该药材基原作出辨析与鉴定,旨在正本清源。方法:从我国主流中药材批发市场购买的灰兜巴中,采集到多枚困于其中的蜘蛛尸体,通过对蜘蛛尸体进行显微观察与管网长度测量,做出种属鉴定与分析。结果:从管巢长度测量与蜘蛛尸体的解剖结果鉴定,灰兜巴药材的基原动物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地蛛科地蛛属蜘蛛,以异囊地蛛为主。结论:灰兜巴是以异囊地蛛为主的地蛛属蜘蛛吐丝筑成的条形、袋状的管巢。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分子标记法检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全电性离子色谱技术用于筛选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特定pH条件下中药的全部水溶性蛋白的色谱峰呈现出来,形成全电性离子色谱图,平行比较不同药性中药的全电性离子色谱图,筛选出相同药性中药间共有的药性标识峰,对药性标识峰组分作SDS—PAGE,比较分析药性相关的共有蛋白条带,作为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结果:干姜、肉桂、仙茅3味热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部分编号为30附近,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黄连、知母、金银花3味寒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编号为35附近会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3味热性中药的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50ku(1u=1.66054×10^-27)附近存在一条共有条带,在分子质量约为31ku处,存在2条共有条带;3味寒性中药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31ku附近,存在2条共有条带。结论:收集编号为35和30附近的共有色谱峰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的寒、热药性标识峰。标识峰的共有条带分别是3味寒性中药与3味热性中药所特有的,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全电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可行的中药药性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纯化僵蚕溶茧酶抑制剂(Jiangcan cocoonase inhibitor,JCCI),研究其体内外对人肝癌SMC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 依次应用以家蚕溶茧酶为配体的亲和色谱、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Superdex 75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从僵蚕粗蛋白提取物的85%硫酸铵沉淀物中分离纯化JCCI。以Edman降解法测其N端氨基酸序列。应用MTT法与荷瘤裸鼠模型,检测其体内外抑制SMCC-7721细胞增殖与生长活性。结果 JCCI相对分子质量为13 973.63,其N端前10个氨基酸序列为VRNKRQSNDD。抑制剂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JCCI是溶茧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Km)平均值为76.50,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JCCI可显著抑制SMCC-7721肝癌细胞体外增殖与体内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体外给药36 h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260.52μg/mL,JCCI抑制率与剂量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免疫原性上探讨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高良姜、肉桂与仙茅3味典型热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热性对照抗原,以黄连、大黄与知母3味典型寒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寒性对照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分别应用寒、热性对照抗原抗体与9味中药水提物作斑点免疫印迹,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定量扫描分析.结果:9味中药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知母、黄连、大黄、黄柏;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7.33%,43.56%,34.16%,30.2%,28.81%,26.53%,21.68%,17.62%,14.85%;9味中药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大黄、知母、黄连、黄柏、干姜、金银花、秦皮、杜仲、附子;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5.22%,54.23%,46.72%,34.08%,30.3%,24.48%,24.33%,20.35%,15.17%.以印迹信号相似度为聚类变量,经wistar's Method聚类分析,9味中药被聚为2大类,一大类为:黄柏、知母、黄连、大黄,该大类与寒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寒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另一大类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该大类与热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热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结论:总体上,测试中药与对照抗原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越小,其药性与对照抗原的距离越大;斑点免疫印迹法是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计算机编程对已构建的中药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归纳和整理了具有抗菌功效的中药,并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对这类中药的药性与药效的关联性做了系统分析,以探寻中药药性与其临床药效的对应关系,期望发现中药药性与药效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和差异性,以对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用药做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则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借此探讨和构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七个方面概述了生物信息学多序列联配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中药功能基因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中药资源的分子鉴定与本草考证,中药新资源的发现,中药蛋白成分的结构与功能预测,中药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预测以及基于中药的计算机药物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