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特点及遣方用药特色,并附以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林季文主任认为岭南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风、湿、热邪袭表诱发,且多夹湿、滞。治疗上注重辨别外感邪气,多以疏风散邪祛湿为法,较少用寒凉药物,强调时时顾护脾胃,治疗上化裁桑菊饮等温病经典方剂,自拟疏风解表汤,在岭南医家文子源清透汤基础上创发热清透汤,用药轻灵,善于运护脾胃。验案中患儿以发热伴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起病,辨证为外感风热,治以疏风宣肺、清透邪热为法,方拟发热清透汤加减。二诊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缓解,家属要求调理,辨证为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为法,并加强调护,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辨证参照岭南地域湿热的环境特点,治疗上时时关注小儿脾胃,谴方用药具有岭南及个人特色,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2.
史海龙  史永恒  王川  程怡  黄月  刘继平  王斌 《中草药》2021,52(13):3933-3942
目的基于埃博拉病毒跨膜糖蛋白(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of the Ebola virus,EBOV-GP)的三维空间结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中国台湾中医药数据库TCM@TAIWAN中寻找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活性分子。方法以EBOV-GP为靶点,采用类药性评估、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预测等多尺度虚拟筛选策略,从TCM@TAIWAN数据库中挖掘候选药效分子,并分析候选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以胺碘酮为阳性对照药物,筛选出4个类药性良好的中药单体ZINC85531496、ZINC85567560、ZINC85592968、ZINC33833122,与EBOV-GP亲和力及相互作用基团均优于胺碘酮。结论采用多种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挖掘EBOV-GP抑制剂,可促进从天然产物化学结构数据库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抗埃博拉病毒的药效分子。  相似文献   
3.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较粗,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且容易造成溶血,不但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抢救,而且容易将血管损伤。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92例患此采集血标本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I成功率,减少厂患儿的痛苦。现介绍如下。1用物治疗盘内盛:SInl无菌注射器1~2个、2%碘酒、75%酒精、棉签罐。并根据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2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必要时臀下垫枕头,以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益生菌辅助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系统检索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检索发表自2010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益生菌治疗AR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资料、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3例,共1 268例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益生菌组631例,常规治疗+安慰剂或仅常规治疗组6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益生菌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较常规治疗+安慰剂或仅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84,95%CI=[-2.43,-1.24],P<0.05)。两组治疗AR有效率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6,95%CI=[1.00,1.85],P=0.05)。结论常规治疗+益生菌组与常规治疗+安慰剂或仅常规治疗组比,治疗后AR鼻部症状评分下降;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8周龄,体重25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7组(n=9):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芬太尼后处理组(F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组)、活性氧清除剂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MPG)组(M组)、MPG+芬太尼后处理组(MF组)和MPG+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MR组).除S组外,其余6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 M组、MF组和MR组静脉输注MPG 5 mg/kg,其他4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心肌缺血15 min时,F组和M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0 μg/kg;R组和MR组结扎大鼠双后肢造成缺血10 min.心肌再灌注18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6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降低(P< 0.05);MF组和F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高于R组(P>0.05).结论 活性氧参与了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而未参与芬太尼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口服药物是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给小儿服药是儿科一项细致的护理工作。山了患儿不做服药的重要性,不能自觉、有效的服药。中药味苦人偏大,更增加了小儿服药的难度。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给小儿服药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小儿小草药喂服护理的有效方法,现总结如下。1不同剂型中草药的服用特点丸、散、膏、丹剂宜吞服或冲服,可先将药磨成细末加水或加糖浆后喂服;汤剂一般每天1剂,煎2次后很合,煎药后约计尽量浓缩至30ml左右,以便喂服和避免呕吐。服药时间一般为饭后2~初…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资料,麻醉相关损伤的重要原因就是无法进行气管插管和保证气道安全.在这些病例中,85%患者的最终结局是死亡或脑损伤[1].据报道,普通人群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大约是1.15%~3.8%,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率大约为0.13%~0.3%[2].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600名患者是死于气管插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3].  相似文献   
8.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时军  程怡  陈伟鸿  林德晖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6):1247-1249
 目的 研究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考察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 足叶乙苷线性范围为10.5~210 μg·mL-1,回收率在90%以上,精密度符合要求。长循环脂质体的消除半衰期t1/2和AUC分别是注射剂的17和3.5倍。结论 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较长,能达到长循环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脂素与妊娠糖尿病(GDM)及产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GDM患者为对象,将糖耐量正常的妊娠者作对照。首先比较不同妊娠周期及产后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脂素及体重指数(BMI)的差别;然后,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法探讨内脂素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最后,比较产后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妊娠期及产后半年内脂素水平的差异。结果:①内脂素和HOMA-IR在两组均2期妊娠时最高,产后最低,但试验组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试验组妊娠期内脂素与胰岛素(r=0.356,P<0.05)和HOMA-IR(r=0.386,P<0.05)正相关;③产后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妊娠期及产后半年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与GDM相关,但不能预测产后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