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后直肠膀胱、Bricker膀胱及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膀胱术8例,Bricker膀胱术8例,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4 h,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6例随访8个月~9 a,1、3 a生存率为93%、70%。结论:直肠膀胱、Bricker膀胱及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条件作为尿流改道、膀胱重建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正常妊娠和自然流产小鼠绒毛滋养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BALB/c 和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两组孕13 d绒毛滋养细胞PCNA和OP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妊娠相比,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PCNA和OP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绒毛滋养细胞PCNA和OPN的表达低下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豫北地区727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制片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27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异常核型39例,异常检出率5.36%,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6例,占41.03%;性染色体异常22例,占56.41%;两性畸形1例,占2.56%。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不可忽略的因素,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产前染色体检查,对指导优生优育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损伤后NT-4在面神经、触须肌以及面神经核团中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30只Wistar大鼠建立面神经骨管内挤压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3、7、14、21d取大鼠面神经、触须肌、以及脑桥组织并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时段NT-4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表达部位。结果正常的大鼠面神经、触须肌以及脑桥中均有少量的NT-4表达;NT-4在面神经损伤后大鼠的面神经和面神经核团中表达逐渐增高,并且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NT-4的表达变化趋势在mR-NA和蛋白水平一致。在触须肌中,NT-4的表达量逐渐减少,于第14天降至最低,并维持较低水平。结论面神经损伤后,NT-4在神经束和核团神经元细胞中的表达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趋势,而在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神经组织中NT-4的表达水平和面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2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5士6.6)分和(89.2士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士5.1)分和(80.4士4.8)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处置能力,值得在临床各教研室进行推广应用,以此培养更优秀的医师走进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CD_8+/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绞痛比例高于对照组(33.9%vs.17.0%,P<0.05),心源性病死率亦高于对照组(27.1%vs.11.3%,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受损较重,血清瘦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症(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2例LPR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埃索美拉唑,46例)和观察组(埃索美拉唑+康复新液,46例),并评估了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3个月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检查记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SF-36健康调查(36-item short form heahh survey,SF-36)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RSI评分、RFS评分及SF-36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其RSI评分、RFS评分及SF-36评分呈现出持续性的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时与治疗8周相比,其RSI评分、RFS评分呈现出反弹的趋势(P均<0.05)。观察组(95.65%)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82.61%),两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LPRD,可有效并持续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T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CAD/CAM)制作口腔种植导板,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方法:CT扫描患者颌骨,数据导入SimPlant种植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模拟种植。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Geomagic软件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配准,根据种植体的位置,在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完成种植导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在导板指导下,共植入了45枚种植体,术后再次进行CT扫描,术前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比较实际种植体与虚拟种植体的偏差。结果:种植体植入后肩部偏离值为(0.85±0.19)mm,根部偏离值(0.97±0.21)mm,角度偏离值(4.53±1.89)°。结论: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软件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种植导板定位准确,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开放手术逐渐减少,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日益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输尿管上段结石由于独特的空间位置结构,微创治疗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我科2006年4月~2011年2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