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52Cf中子射线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食管肿瘤外侵程度及病变长度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外照射加252 Cf腔内照射治疗,常规外照射38 Gy/19次(2 Gy/次,1次/日,5次/周)后,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内照射4 Gy/次,1次/周,共12 Gy/3次,外照射总量为50 Gy.结果 病变长度≤5 cm患者1、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高于>5 cm患者,分别为93.75%、76.70%、65.75%和93.75%、56.25%、43.75%(x2 =7.01,P<0.05);60.94%、27.08%、27.08%和75.00%、18.75%、12.50%(x2=5.96,P<0.05).最大浸润深度≤1.5 cm患者1、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高于最大浸润深度>1.5 cm患者,分别为92.31%、73.85%、61.54%和92.31%、61.54%、46.15%(x2=3.87,P< 0.05);67.67%、35.45%、35.45%和73.68%、21.05%、15.79%(x2=6.24,P<0.05).病变长度≤5 cm且浸润深度≤2.0 cm患者与病变长度>5 cm且浸润深度>2.0 cm患者比较,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7.97,P<0.05).结论 食管癌病变长度≤5 cm,CT最大外侵≤1.5 cm,可能是252 Cf中子射线腔内照射的最好适应证.而当病变长度≤5 cm且肿瘤最大浸润深度≤2 cm时也可作为252 Cf中子射线腔内照射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参精扶正方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参精扶正方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放疗起始口服利血生,20 mg/次,3次/d.观察组口服参精扶正方,1剂/d.两组疗程均到放疗结束.观察骨髓抑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4,21,28,35,42 d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Ⅲ度骨髓抑制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粒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欣粒生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精扶正方能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减轻临床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照射与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结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大分割组:外照射40 Gy后,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周六加一次内照射,内照射5 Gy/次,1次/周,共10 Gy/2次;小分割组:外照射30 Gy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次3.5 Gy,1次/周,共10.5 Gy/3次。两组外照射总量均为50 Gy,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 Gy/次,1次/日,5次/周。结果大、小分割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2.73%、58.18%、48.48%和77.52%、46.96%、41.74%(P=0.62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40.91%、27.27%和75.00%、32.14%、28.57%(P=0.92);大、小分割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90%和92.90%(P=0.80),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81.80%和50.00%(P=0.02)。结论两组局控率及生存率相当,但大分割组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分割组。  相似文献   
4.
由于老年人往往免疫力相对较差,发生带状疱疹时临床症状常较重,且容易后遗神经痛(PHN),有报道老年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75%[1].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等,由于老年人大多体质较弱,基础疾病多,有些患者不方便或不适合应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我科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8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外照射结合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先予以常规外照射治疗,外照射采用6-MV X线,2戈瑞/次,1次/日,5次/周,外照射先给予40 Gy,之后予以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周六行内照射治疗一次,内照射每次给予4 Gy,1次/周,共12戈瑞/3次,外照射总量为50 Gy。结果 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5.47%、52.0%、45.06%,中位局控时间为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42.0%、28.0%,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晚期放射性食管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外照射加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远期疗效较理想,临床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参酮对大鼠放射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14只)、模型组(14只)、实验组(14只).实验组于照射前3d起每天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15mg/kg,模型组和正常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模型组、实验组应用医科达加速器6Mv-X线照射上腹部,总剂量20Gy,单次照射法造成大鼠放射性急性肝损伤.测定大鼠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结果 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模型组的ALT、MDA 、TGF-β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对大鼠放射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RAGE)亚细胞定位改变与人食管癌细胞上皮和间质转化及放射抗性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食管癌细胞TE13,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细胞。以TE13细胞、EMT模型细胞、放射抗拒TE13R120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T标记物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EMT模型的建立和TE13R120存在EMT样表型。Real-time PCR比较NRAGE在3组细胞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NRAGE总蛋白及胞质、胞核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诱导TE13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发生改变(t=13.56、-232.84,P<0.05),成功建立EMT模型细胞。放射抗拒TE13R120细胞中EMT标记物表现出与EMT模型细胞相似的趋势(t=15.84、-54.54,P<0.05)。NRAGE在EMT模型细胞、TE13R120细胞中的表达较TE13细胞明显上调,且均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升高(t=-8.73、-5.62, P<0.05),而在细胞质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AGE在EMT模型细胞和TE13R120细胞胞质、胞核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抗拒 TE13R120细胞存在EMT样表型,且其放射抗性的形成可能因EMT的发生参与了NRAGE亚细胞定位的改变而导致。  相似文献   
9.
全脑放疗一直是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状况,但由于多发病灶全脑放疗后局部无法推量照射,致肿瘤放疗剂量较低,患者局部控制率差,中位生存期仅为3~6个月[1].研究显示同期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拓扑替康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可通过血脑屏障,同时有放射增敏作用[2],目前国外已有学者采用拓扑替康每日给药联合全脑照射治疗肺癌脑转移,取得了较好疗效[3-4].本研究对32例多发脑转移患者进行拓扑替康联合全脑放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