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参-陈皮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人参、陈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疾病靶点利用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药物-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可视化由Cytoscape3.6.1软件完成。通过绘制韦恩图得到人参、陈皮和COPD的共有靶点,运用Cytoscape平台获取共有靶点相互作用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由autodock vina实现,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从人参和陈皮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800个疾病靶点,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7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13个(P<0.01),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9条信号通路(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甾醇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高的结合性。体外抗炎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山奈酚、柚皮素、人参皂苷rh2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 人参-陈皮配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与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1]。肺泡扩张融合是COPD肺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于维持肺泡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COPD中肺泡结构的改变必然与PS的分泌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PS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合成和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稳定期大鼠全身和肺脏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远期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除对照组外,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第9周分别以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和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于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和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p(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TNF受体Ⅱ(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Ⅱ,sTNFR2)的水平。结果: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周时模型组BALF 中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个中药组及氨茶碱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补肺健脾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氨茶碱组(P〈0.05);第32周,3个中药组的BALF中白细胞计数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3个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0和32周,模型组血清和肺组织IL-18、IL-6、IL-8、IL-10、TNF—α、sTNFR2含量,BALF中IL-8、IL-10、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3个中药组上述因子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3个中药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较氨茶碱组降低,而以血清和BALF改变明显(P〈0.05,P〈0.01)。第32周外周血清和BALF、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与20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和益气滋肾中药可显著降低COPD稳定期大鼠全身和肺脏局部的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白术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进行黄芪-白术药物成分和疾病所作用靶点收集,处理构建出化学成分-疾病靶标,筛选核心靶标。借助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靶标映射至对应生物学信号通路,构建黄芪白术-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核心靶点-COPD疾病等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筛选出药物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采取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搜集到黄芪-白术中关键活性物质6个,潜在治疗COPD靶标131个,筛选出核心靶标16个。通过KEGG分析主要通过癌症信号通路(Pathways in cancer) 、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通路发挥药效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Ⅲ、7-O-甲基异丁香酚等活性物质与COPD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体外抗炎活性验证槲皮素与山奈酚具有较好抗炎效果。结论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芪-白术治疗COPD作用机制,初步揭示了黄芪-白术配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而发挥防治COPD的作用。研究结果预测了黄芪-白术配伍治疗COPD多基因和多途径的调节作用,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功能障碍(skeletal muscle dysfunction,SM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COPD合并SMD机制与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等有关。现代医学针对COPD合并SMD的治疗较少,中医治疗逐渐受到关注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中医康复等。目前中药治疗主要为从"肺气""肺脾"论治,以补肺益气、补肺健脾为其治疗原则。中医康复疗法包括传统功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但目前中医药治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若干问题:①缺乏统一的诊断依据;②缺乏规范的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③对于中医药包括肺康复治疗SMD的作用机制缺少深入研究。基于此,拟定进一步研究方向:①加强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察,构建COPD合并SMD的临床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加强临床中医药及康复疗法的疗效观察,建立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③基于前期建立的COPD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多层次地深入探讨中医药及康复技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通塞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AECOPD) 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预测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通塞颗粒的活性 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人类基因(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 等数据库检索 AECOPD 疾病基因;绘制韦恩图并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构建通塞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质相 互作用网络图,根据网络关系筛选核心靶点;借助R 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 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 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 1.5.6 软件对通塞颗粒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 分子对接。②实验验证。随机将50 只SD 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各10 只。除对 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构建AECOPD 大鼠模型,并于急性加重前2 d 及其后4 d 予药物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 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指标[0.3 s 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0.3 s 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 量的比值(FEV0.3/FVC)、呼气流量峰值(PEF) ],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IL) -17 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观察气道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结果:通塞颗粒治疗AECOPD 的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芹黄素、木犀草 素、山奈酚、β-谷甾醇,主要作用于肿瘤抑制蛋白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 等核心靶 点。GO 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通塞颗粒治疗AECOPD 与TNF、IL-17 等信号通路干预氧 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塞颗粒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AECOPD 的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FVC、FEV0.3、FEV0.3/FVC、PEF 值均较对照 组降低(P<0.05)。中药组、西药组以及联合组的FVC、FEV0.3、PEF 值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联合组 FEV0.3/FVC 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中药组FVC、FEV0.3、FEV0.3/FVC、PEF 值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联合组FVC、PEF 值均较中药组及西药组升高(P<0.05);联合组FEV0.3 较西药组升 高(P<0.05)。模型组血清TNF-α、IL-17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联合组的TNF-α、 IL-17 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血清TNF-α、IL-17 含量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模 型组肺组织磷酸化P65/非磷酸化P65、磷酸化AKT/非磷酸化AKT、磷酸化MAPK1/3/非磷酸化MAPK1/3 和非 磷酸化TP53/GAPDH 蛋白表达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以及联合组上述蛋白表达含量均 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上述蛋白表达含量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通塞颗粒治疗 AECOPD 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模型,于第9周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至第20周.于第20、32周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CD3+、CD4+、CD8+、CD4+/CD8+及CD4+ CD25+表达.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调补肺肾三法调节COPD稳定期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第20、32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具有较显著的综合纠正作用(P<0.01).综合20、32周,各治疗方案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益气滋肾、补肺益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补肺益肾显著(P<0.05).结论 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COPD稳定期大鼠外周血和肺脏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远后效应,以补肺健脾方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2〕。COP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引起的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也十分巨大,预计2020年COPD将会成为全球经济负担的第5位〔3〕。因此,有效防治本病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患者由于缺氧、酸中毒、营养不良、肺气肿及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数据,选取以下指标:①右心室组织形态学指标:右心肥大指数(RVHI),心肌肌节长度,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心脏小动脉线粒体Vv、δ、δm;②右心室重塑机制:右心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效果及对其机制的纠正作用。结果:①右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第20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第32周和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综合20、32周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1)。各治疗组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状态,表示各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②右心室重塑机制的纠正作用:第20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益气滋肾显著(P<0.01);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益气滋肾显著(P<0.05)。第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益气滋肾、氨茶碱、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纠正强度,表示各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结论:本研究经R值综合评价法发现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状态,调节心脏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补肺健脾较显著,且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