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18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复荣通脉组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河北中医学院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荣通脉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变化,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41±0.13)、(1.31±0.11)mm均低于对照组(1.48±0.14)、(1.37±0.15)mm,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8.41±4.06)mm3、(2.51±1.30)个,均低于对照组(21.03±3.82)mm3、(3.06±1.57)个,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A-IMT、ICA-IMT分别减少11、12例,高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治疗后减少67个,高于对照组54个,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荣通脉组方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IMT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 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并随访12个月,回顾前1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效果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循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患者服药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戒烟率)的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为74%(对照组为38%)、服药依从性为88%(对照组为46%)均明显提高(均P<0.05);吸烟、控制体重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不明显(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保障了对出院患者的连续性管理,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循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取石或内镜取石的疗效及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25例既往有胃空肠吻合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结石的处理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5例,内镜取石组1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毕Ⅱ式(Billroth Ⅱ)吻合术21例,Roux-en-Y吻合术4例,其中6例患者在急性胆管炎状态下行手术或内镜取石。腹腔镜手术组15例患者中5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7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组10例患者中3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4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组更多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其中6例经胆囊管取石成功,未放置T管,内镜取石组患者中4例内镜单次取石成功,其中3例为单发小结石,另1例为多发小结石。有2例患者因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内镜取石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取石。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共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腔镜手术及内镜取石在胃空肠吻合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均可行,各有优势,相互补充,两种方法均有较高难度,需结合具体技术能力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氯沙坦钾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d-1,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4 mg·d-1。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5.0%,显效率分别为55.0%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9.65±12.23)/(11.80±8.21)mm Hg和(24.78±15.38)/(13.93±10.60)mm Hg,2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尿酸水平为(435.04±53.57)μmol·L-1,对照组为(483.68±63.50)μmol·L-1,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2.5%)。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国产氯沙坦钾与坎地沙坦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建立和验证盐酸莫西沙星的体内药代模型,计算不同剂型在体内包括静脉血及肺、脾等不同器官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通过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相关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量化评价本品种及其制剂的有效性水平。结果表明,盐酸莫西沙星制剂在相应器官的抗感染有效性水平基本一致,品种制剂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抗感染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适用于这类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工作,为相应科研与科学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治疗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两组,接受手术方法治疗设为观察组;接受保守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65%(44/46);对照组则为86.96%(40/46),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17%(1/46)、并发症率为6.52%(3/46),而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0%、0%,两组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患者,必须结合其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准确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以便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保证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意识、经费投入、人员素质、安全体系、制度建立5个方面剖析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并从推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等6个方面浅析在网络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熵指数联合肌肉松弛监测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 A、B 组各50例,A 组为无熵指数联合肌肉松弛监测组,B 组为熵指数联合肌肉松弛监测组。观察患儿拔管时呛咳以及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2组在麻醉前(T0)、术毕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时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B 组在相应时点的熵值[反应熵(response entropy,RE)和状态熵(state entropy,SE)]和镇静/警觉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分析熵值与 OAA/ S 的相关性。结果与 A 组比较,B 组拔管时呛咳以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的发生率减少(P <0.01)。2组血压和心率从 T0~T4的5个不同时点是一个逐渐增高,在 T2时达到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组收缩压和心率在不同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与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舒张压在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与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2)。B 组中 RE、SE 与 OAA/ S 的相关系数均为0.975(P <0.01)。结论在儿童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熵指数联合肌肉松弛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循环维持稳定,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儿恢复的安全性,而且熵指数监测较好地反映了患儿的意识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