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青蒿琥酯治疗并观察其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VEGF、HIF-1α、uPA、E-cadherin蛋白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HIF-lα、VEGF蛋白表达.结果: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4.39±10.20)%、(40.24±7.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VEGF、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和E-cadherin蛋白在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 =0.983,P=0.000);West-em blot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VEGF、HIF-1α蛋白下调,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量最低.HIF-lα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存在一致性.结论:青蒿琥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抗肿瘤血管及抑制肿瘤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017年1月、2月及2018年3月我中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完成3例胃底折叠(2例Nissen,1例Toupet)和食管裂孔修补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200、160、180 min,术中出血量100、50、100 ml。术后23、21、20 h排气并开始进流质,术后反酸烧心等症状均缓解。3例术后门诊随访12、9、1个月,均无明显恶心呕吐、反流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5.
不同部位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的手术方式对胆囊癌NevinⅣ期患者R0切除率及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91例NevinⅣ期胆囊癌患者分为胆囊底体部痛和胆囊颈部癌,分别施行扩大清扫术、常规清扫术及姑息手术,并对中位生存期、淋巴结转移率、R0切除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 扩大清扫术组中位生存期(月)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和姑息手术组,胆囊底体部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1±2.4)、(10.7±2.2)、(4.7±2.2)个月,胆囊颈部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1)、(6.7±1.9)、(3.1±1.1)个月;胆囊底体部癌和颈部癌的R0切除率不同,胆囊底体部癌的扩大清扫术和常规手术RO切除率分别为16/18(88%)和7/12(58%),胆囊颈部癌的扩大清扫术和常规清扫术RO切除率分别为6/16(38%)和3/13(23%);胆囊底体部癌和胆囊颈部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No.12a (64%,81%,P=0.088),No.12b(58%,83%,P=0.01),No.13( 32%,70%,P=0.000),No.14( 17%,18%,P=0.961),No.16(12%,17%,P=0.392),No.8a(28%,41%,P=0.215) No.8p(22%,42%,P=0.051)。结论 NevinⅣ期胆囊底体部癌扩大清扫术的中位生存期、RO切除率等均高于胆囊颈部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内镜技术与微创手术的兴起,消化外科迎来蓬勃的发展。手术视频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住院医生有随时学习手术操作的机会[1]。面对复杂且高难度的消化外科手术,手术医生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这些手术步骤,术前操作培训和术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全球疫情大流行,生物样本与大规模的手术训练机会大量减少[2,3],手术培训面临空前的难度。3D打印技术的快速推广恰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出路[4]。3D打印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创建精准的解剖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器械经脐单切口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胆囊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转腕器械);B组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普通器械);C组行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满意程度、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损伤指标。结果中位手术时间A组40min和B组37.5min显著长于C组25min(X2=25.165,P=0.000;X2=16.184,P=0.000),但A、B2组无统计学差异(X2=0.987,P=0.610)。中位术中出血量A组10.0ml和B组10.0ml显著多于C组7.5ml(X2=12.571,P=0.002;X2=13.619,P=0.001),但A、B2组无统计学差异(X2=0.021,P=0.989)。3组术后疼痛评分、满意程度、创伤及对免疫系统影响均无差异(P〉0,05)。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胆漏3例(B组1例,C组2例),术中胆道损伤l例(B组),A组未发生并发症。结论SILC是一种兼顾安全与美观的胆囊切除术式,可转腕器械使SILC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在普外科应用范围及适应证日益扩大,许多复杂的手术如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肝切除,甚至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都已经开展,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需要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虽然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因为其对生理打击较小因而其心血管风险也相对小,被列为对心脏低风险的非心脏手术[1]。但腹腔镜所需的CO2气腹和病人体位导致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对于这些病人具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因而对这一类病人的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也需要格外注意,包括掌握腹腔镜手术环境对病人的影响和相应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da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中的早期应用经验。方法复习第二炮兵总医院2009年1~6月57例机器人辅助的肝胆胰手术病例临床资料,介绍其中6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60±8)岁。Bismuth分型I型1例,Ⅲb型2例,Ⅳ型3例(1例术前行PTCD1个月)。BismuthI型病人实施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Ⅲb型病人1例实施左半肝切除术,1例实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胆管外引流术;BismuthⅣ型病人均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胆管癌切除、间置胆囊胆道重建术。术后1例进食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禁食1d后缓解;未发生胆漏、腹膜炎等其他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征象。结论da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完全可行,具有手术视觉更扩大清晰,深度操作更确切容易,解剖性探查精细灵巧,手术方案可进可退,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机器人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对病人的远期生存的影响,仍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对大鼠脑外伤后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IMP在大鼠脑外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体质量为250~350 g的SD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 向侧脑室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μL;TIMP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向侧脑室注入TIMP 10μL。将生理盐水组及TIMP组大鼠利用颅脑瞬间旋转模型致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每组分别于制作脑损伤模型后1、3、6、24、72、168 h共6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大鼠5只,取三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标本,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9、caspase-3表达,并比较分析同一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少见凋亡神经细胞,受损伤两组中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IMP组各时间点凋亡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受损伤两组中 MMP-9、caspase-3有明显表达(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IMP组中在各时间点 MMP-9、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及MMP-9、caspase-3表达的变化,而TIMP能抑制MMP-9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使抗凋亡作用增强,减少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表明其对脑外伤后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