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0.4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0例ASA评级Ⅰ~Ⅱ级侄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mg/kg;B组:氯胺酮0.4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min、30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倒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敬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h、24h、48h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ra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ra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 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 min 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素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配有彩色图片的腔镜器械卡(以下简称图片器械卡)在对护士进行腔镜器械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将手术室、供应室护士46人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图片器械卡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对医院新购进EMS公司生产的经皮肾镜碎吸取石术器械进行提问测试和操作考核.比较两组护士提问测试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护士提问测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腔镜器械培训中运用图片器械卡,能提高护士对腔镜手术器械的认知程度,更好地掌握腔镜手术器械的操作、清洗、保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min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索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倾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镇静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需求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I-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组),每组16例。T9Ⅷ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硬膜外给药A组用0.9%的生理盐水,B组用0.15%的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ml,然后以5ml/h持续硬膜外注射。以异丙酚3mg/s开始诱导,记录患者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异丙酚用量。结果达到镇静状态所需异丙酚剂量B组为(0.65±0.08)mg/kg,A组为(0.89±0.09)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为(1.7±0.3)mg/kg,A组为(2.5±0.6)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所需异丙酚的剂量B组为(2.3±0.8)mg/(kg·h),显著低于A组的(4.0±1.4)mg/(kg·h)(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硬膜外罗哌卡因阻滞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们设计经颈椎间孔穿刺在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旨在为颈椎间盘化学溶解术寻找一条简捷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典型根型颈椎病患者23例,在C形臂X线机定位下,穿刺针经椎间孔至硬膜外侧前间隙并经造影证实无误后注射胶原酶1 200 U/3 ml。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穿刺成功,23例患者术后3日症状均获缓解,VAS评分为0~2,优良率为91.3%(21/23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9例,7~42个月,均为优、良。结论影像监视下经椎间孔硬膜外侧前间隙胶原酶注射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入路,定位精确、穿刺径路短、较为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镇静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需求量的影响. 方法 32例ASAⅠ~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组),每组16例.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硬膜外给药A组用0.9%的生理盐水,B组用0.15%的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 ml,然后以5 ml/h持续硬膜外注射.以异丙酚3 mg/s开始诱导,记录患者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异丙酚用量. 结果 达到镇静状态所需异丙酚剂量B组为(0.65±0.08) mg/kg,A组为(0.89±0.09) 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为(1.7±0.3) mg/kg,A组为(2.5±0.6) 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所需异丙酚的剂量B组为(2.3±0.8) mg/(kg·h),显著低于A组的(4.0±1.4) mg/(kg·h)(P<0.05). 结论 全麻诱导前硬膜外罗哌卡因阻滞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组(使用舒芬太尼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T组(使用曲马多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4、8、12、24、48h VAS评分、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T组,两组术后镇痛期间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阈下剂量(0.4 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60例ASA评级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 mg/kg;B组:氯胺酮0.4 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 min、30 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间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 m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 m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七氟醚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使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 52例ASAⅠ~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硬膜外穿刺置管(T9~L2)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5 ml,然后以8 ml/h持续硬膜外注射,气管插管后以0.9%七氟醚(呼气末)维持麻醉,以气管插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值为基础值,与麻醉前的血压比较,平均动脉压下降<30%者分入对照组,下降≥30%者随机分入麻黄素组(0.1 mg/kg)或去氧肾上腺素组(2 μg/kg).后二组给予缩血管药物后观察脑电双频指数变化10 min,每2 min记录一次.若脑电双频指数>60,则增加七氟醚浓度0.25%,若脑电双频指数<60则降低七氟醚浓度0.25%.每隔2.5 min测血压和心率.结果 脑电双频指数变化期间麻黄素组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第10 分钟时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脑电双频指数值显著升高(P<0.05),但均<60;第2~10分钟麻黄素组脑电双频指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有10个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值>60,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比较,第8分钟和第10分钟时麻黄素组脑电双频指数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麻黄素使七氟醚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BIS值升高,而去氧肾上腺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