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湄公河流域疾病监测网络的管理机制、核心战略、数据管理及实施效果。指出要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综合监测水平,应在以下方面努力:探索建立跨境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协调共享模式;建立跨区域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评估,提高综合监测数据质量和及时性;建立综合监测系统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加强流行病学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脑卒中属祖国医学脑卒中中脏腑的范畴,其病机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阳化风动,气血上逆,夹湿夹火,流窜经络,蒙蔽脑窍所致,固治护理本病当以醒脑开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调心方组(1.485 g·kg~(-1)·d~(-1))和盐酸多奈哌齐组(0.083 mg·kg~(-1)·d~(-1)),以同月龄同性别下18只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灌胃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和神经元。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增厚,核周出现空晕,部分临近胞膜处染色较深,异染色质,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1),突触结构出现大片的轴浆空泡化。(2)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圆形,核膜清晰完整,核仁明显,染色质细腻,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部分略微肿胀,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都较正常,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器病变有所减轻。结论调心方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水平,改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退变和突触数量的减少,对认知和突触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丹参素(DSS)、原儿茶酸(PA)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DSS、PA以及HSYA在正常和寒凝血瘀大鼠中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连续冰水刺激20天制作寒凝血瘀模型,给正常及模型大鼠尾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采用HPLC法检测给药后2、5、10、15、20、25、30、40、50、60、90min血浆中DSS、PA以及HSYA的浓度,流动相为0.2 %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梯度波长检测:280nm(0~40min),402nm(40~60min),DAS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DSS和PA呈现二室开放模型,HSYA呈现三室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体内,DSS、PA和HSYA的达峰浓度Cmax、DSS的分布半衰期t1/2α、PA和HSYA的消除半衰期t1/2α(t1/2r) 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总表观分布容积V均显著增大;PA和HSYA的分布半衰期t1/2α和DSS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降低。结论 在寒凝血瘀病理模型下,DSS在体内分布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PA和HSYA的分布加快,消除减慢,表观分布容积增大,生物利用度增加,更能发挥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种采样方法对化学消毒剂织物现场消毒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更科学的织物现场消毒方法。方法采用擦拭采样法和浸泡振荡法,对二氧化氯消毒纯棉布床单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用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棉布织物浸泡15 min。擦拭采样法对照组平均回收自然菌数为330 cfu/25cm2,试验组平均回收自然菌菌数为7 cfu/25cm2,对棉布片上自然菌平均消除对数值为1.76。浸泡振荡采样法,对照组平均回收自然菌数为10 250 cfu/25cm2,试验组平均回收自然菌菌数为33 cfu/25cm2,对棉布片上自然菌平均消除对数值为2.61。经统计分析,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浸泡振荡试验法更适合作为织物现场消毒鉴定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3个周期进行灌胃给药即30 d、60 d、90 d,每个给药周期又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10只动物,即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中低3个剂量组(1000、200、50 mg·kgbw-1)。灌胃30 d、60 d、90 d后分别测定大鼠精子中顶体酶的浓度。结果:给药60 d、90 d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中、高剂量组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浓度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中、高剂量组60 d、90 d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浓度与30 d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6~8小时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尿潴留。它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它不仅给产妇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护理质量,在这里我将我院发生产后尿潴留原因及针对病因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2010年我院发生尿潴留患者38例,  相似文献   
8.
<正>核医学科的检查有其特殊性,依据有效的满意度调查获取真实信息,能了解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对我们医、技、护等整个工作流程的满意程度,也是反映我科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常规体现。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来我科检查的部分患者或家属。1.2调查方法:根据核医学科检查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患者或家属客观对我们核医学科护士、技师、医生整体工作流程的评价,待患者完成整个检查,取报告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病诱因,同时总结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82例患者的病例为临床研究资料。患者均在住院期间使用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辅助治疗,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判断患者用药后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的诱导因素。分别针对总结用药剂量、血液检查指标、病原类型、进食情况、以及相应疗程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计21例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其总发生率达到25.61%。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肝病、药物剂量、以及进食情况等,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结论:当患者出现进食较少或者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当在临床护理中适当减少或降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使用剂量,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同时临床护理以加强患者饮食护理为主,并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和出血征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中国孕妇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56例孕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GJB3等4个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热点.根据检测结果对有耳聋生育风险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3056例孕妇中,共检测到156例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占总抽查人数的5.11%.其中7例为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终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49例为另外三种隐性耳聋基因突变,对其中的124例生育配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分析,共有20对夫妇具有遗传性耳聋生育风险.5对夫妇要求进行耳聋产前诊断,4例产前诊断结果均为相应致病基因单杂合突变或野生型,出生后听力随访均未发现异常;Ⅰ例为p.V37I/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有产生轻、中度耳聋的风险.结论 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临床耳聋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