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次对紫色悬沟子RubusirritansFocke和菰帽悬钩子R.plietus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品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I),2α,3β,19α,23-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Ⅱ)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2α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紫色悬沟子RubusirritansFocke和菰帽悬钩子R.plietus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品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I),2α,3β,19α,23-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Ⅱ)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2α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药复方历经2000余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其构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对阐明复方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原理,赋予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复方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使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针对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有许多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近些年又发展了多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如天然组合化学库、血清有效成分论等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多靶点筛选与组合化学技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色谱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乙醚提取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刺松藻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它们占总脂的92.15%,其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酸(4.43%)、正十六烷酸(33.01%)、植醇(8.18%)、油酸(7.07%)、十八碳二烯酸(3.69%)、十六碳三烯酸(3.12%)和豆甾醇(28.83%)等。从粗枝软骨藻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脂的75.21%,其主要成分为荜澄茄油烯(5.77%)、十四烷酸(1.65%)、正十六烷酸(26.03%)、油酸(5.73%)、十八碳二烯酸(2.24%)、十八碳三烯酸(6.60%)、胆甾醇(7.22%)、胆甾-7,24-二烯-3-醇(11.89%)和豆甾-5,24(28)-二烯-3-醇(3.05%)等。结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成分是两种藻的主要成分,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榄雌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acteoside(Ⅰ)、isoacteoside(Ⅱ)、syringaresinol(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3-吲哚甲酸(Ⅴ)、白桦酸(Ⅵ)、白桦醇(Ⅶ)、羽扇豆醇(Ⅷ)、白骨壤醌C(Ⅸ)和山柰酚(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红藻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 Harv.系红藻门杉藻目海头红科海头红属海藻,多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1]。海头红属藻类P.carti-lagineum、P.costatum、P.violaceum、P.hama-tum、P.oregorum多含各种链状和环状多卤代单萜,具细胞毒、镇静等活性[2~4];苑辉卿等[5,6]曾报道过青岛沿海海头红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了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尿嘧啶等10个化合物,对其粗组分的药效学研究则表明低极性的石油醚组分可明显抑制小鼠体内S180肉瘤、H22肝癌、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在寻找和确证…  相似文献   
7.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可  李晓明  王斌贵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11-1713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狭叶米口袋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狭叶米口袋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1)、芫花素(2)、槲皮素(3)、芦丁(4)、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5)、白桦酸(6)和3,4-二羟基苯甲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红树植物瓶花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瓶花木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索酸(Ⅰ)、齐墩果酸(Ⅱ)、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Ⅲ)、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Ⅳ)、东莨菪素(Ⅴ)、胡萝卜苷(Ⅵ)。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据文献报道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妍  李晓明  王斌贵 《中草药》2007,38(9):1301-1303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榄雌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acteoside(Ⅰ)、isoacteoside(Ⅱ)、syringaresinol(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3-吲哚甲酸(Ⅴ)、白桦酸(Ⅵ)、白桦醇(Ⅶ)、羽扇豆醇(Ⅷ)、白骨壤醌C(Ⅸ)和山柰酚(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楝科米仔兰属植物全世界有250~300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至波利尼西亚,我国产7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南部至东南部地区[1]。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为本属植物的模式种,常生于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云南、贵州、福建和四川等省常有栽培。米仔兰的枝、叶入药,用于治疗跌打、痈疮等,花为薰茶的香料,亦可提取芳香油[1,2]。国外学者曾对产于泰国、印度尼西亚的米仔兰的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从中发现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rocaglamides和aglains),二酰胺类(bisam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