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人病机学说的基础上,基于"矛盾论"思想,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系统总结"核心病机观"理论,包括核心病机观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理论特性、内在关系,并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例具体介绍其在临床的应用。疾病内部的"基本矛盾"是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的这个基本矛盾实际就是"核心病机"。相对于核心病机而言,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于核心病机的其他病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可称之为"主要病机",主要病机表现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同时需要注意在临床实际中,主要病机和核心病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在治疗过程中,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准确辨证论治,治疗主要病机必须服从于核心病机的治疗,最低限度的不去妨碍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HGF受体(c-Met)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分为浊毒内蕴证和肝胃不和证组,检测两组血清HGF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分析胃黏膜组织HGF、c-Met相关性及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相关性。结果浊毒内蕴组HGF、c-M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胃不和组(P0.05);胃黏膜组织中HGF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血清HGF水平和胃黏膜组织中H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与HGF、c-Me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脾胃升降失司,郁遏于内,发为脾胃伏火而致脱屑性唇炎。王彦刚认为,从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入手,升散与通降两法合用以消解伏火。常用的升散之法有芳香透散法、升举清阳法、健脾升阳法、解表散火法;通降之法除通降胃气外,还常配合条达肝气、清降肺气之法。实践证明,"调升降、解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预处理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记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细胞进行10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24 h,制成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后,记为MPP+组;先用5 μmmol/L MT预处理6 h后,再造模后,记为MPP++MT组;各组细胞处理后经培养24 h后取材。采用CCK8检测细胞死亡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LRP3分布和表达变化;使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PP+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NLRP3在存活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高表达,相应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也大量释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PP+组,MPP++M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NLRP3染色阳性率降低,表达量也降低,相应的IL-1β和IL-18表达量也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可有效抑制NLRP3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减轻MPP+造成的HT2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王彦刚教授认为背热的核心病机为阴虚,病位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但病性虚实夹杂,背热的产生可出现阴虚兼气滞血瘀、阴虚兼湿热中阻、阴虚兼外感风邪、阴虚兼肺中郁火。治疗当针对病机,辨证施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悦芬  王彦刚  郭登洲 《临床荟萃》2002,17(21):1280-128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 )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如不能得到及时防治终会导致尿毒症 ,故早期防治颇为重要 ,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DN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5 0例糖尿病 2型患者的诊断均参照 1985年WHO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肾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 (2 4h尿蛋白定量 >0 .5 g) ,同时排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5 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5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0例 ,年龄 (6…  相似文献   
7.
中医浊毒证的两个基本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浊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它具有浊与毒的特性。浊毒是自然生理物质发生"浊化"、"毒化"而形成的,是对人体健康许多有害因素的总称。自然物质之所以在体内发生"浊毒化",是与人体的代谢状态紧密相关的。中医治疗过程的"化浊毒",就是要把浊毒化的病理产物,通过解毒化浊,使其重新回归到生理状态,参与到人体的代谢之中去。  相似文献   
8.
经皮腹腔置管在腹部非空腔脏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腹腔置管技术在腹部非空腔脏器损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腹部非空腔脏器损伤患者行经皮腹腔置管技术,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判断失血量及活动出血情况,并对其中6例患者行引流血自体回输。结果 31例患者中4例中转手术,其余27例均经引流后痊愈。结论 经皮腹腔置管技术能帮助临床及时了解腹腔积血患者的病情进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浊毒学说的提出,既受《内经》关于清浊概念的指导[1],也受到历代医家对"毒"认识的启发,才发展出"浊毒"理论,当然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学说。浊毒学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常采取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补脾益气、疏肝利胆等治则,我们从“浊毒”论治亦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