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凤迎源针法为传统复式针法"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其操作方法颇具特色,然而由于现代医家学者对该针法的操作描述日趋复杂,且没有统一标准,致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少。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古代医著、现代教材及现代临床应用文献,对赤凤迎源针法的操作术式进行探究和分析,其针法操作术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并认为赤凤迎源针法的现代操作还当遵循该针法的创始人徐凤所述,其操作精炼,且易于掌握。同时为针刺手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归纳总结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分析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论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同功穴"有5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部位以胸腹、上肢为主。把频次在11~25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有1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2~10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有19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有24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腧穴有13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8个,二级谱中有3个,三级谱中有2个,全部包括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13个穴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分析腧穴所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共计71个;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数最多,为14个,占腧穴总数的19.72%;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腧穴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腧穴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藏族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的病种分布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1991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住我院的藏族精神疾病患者,共116例。男70例,女4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11.2)岁;职业:农民91例,干部12例,工人3例,学生9例,无业1例;文化程度:文盲56例,小学19例,初中22例,高中5例,中专13例,大专1例;婚姻:已婚76例,未  相似文献   
5.
正针灸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不仅以其防病治病的显著疗效赢得了普遍赞誉,其科学价值和丰富的内涵亦不断被人们所揭示。目前,针灸学科在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套庞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1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相传原始社会时期,伏羲"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石器时代,砭石作为针具的雏形,被用来切割痈肿或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以治疗疾病。此后,历朝历代的针灸医家通过对自己医术经验的总结,撰写了大量的针灸学专著,不仅记载了针灸的发展过程,也记录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近5年来有关穴位埋线的文献分析,探讨穴位埋线在临床中的应用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分析现代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选穴及配伍规律。方法采取计算机对2012-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数据库(VIP)中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结果通过检索得到87篇文献,最终录入文献41篇。结论经分析发现,现代文献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主要为天枢、中脘、气海、丰隆,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和下肢部,特定穴主要选用募穴和八脉交会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索10年来国内外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并从腧穴选择与配伍,药物选择与组方,介质选择,贴敷时机及疗程4个方面对治疗便秘的穴位贴敷进行深入剖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 Med(2008-11/2017-11)、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11/2018-1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2008-11/2017-11)、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8-11/2017-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8-11/2017-11)中符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75篇,分析其处方规律。结果分析发现,在腧穴选择上,以神阙穴为主;贴敷方药上,基本形成了以单味大黄或承气方加减为主的用药规律;在穴贴制作方法上,以中药研粉并以醋或酒为介质调和制成药贴;在贴敷时机及疗程上,一般以每天贴1次,每次4 h,7天1疗程为主,贴敷时机则随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结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案已基本成型,今后我们应该在穴位贴敷的治疗时机,贴敷时间,贴敷疗程介质选取等方面继续探索,开展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以期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规范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临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起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结合针灸、推拿、药浴、敷贴等多种中医外治技术的极具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流派,善于使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诊疗疾病。一代宗师刘冠军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以"外通经络、内调脏腑"为主要的学术思想,形成了流派的理论基础;纪青山教授等推陈出新,完善理论,促进了流派的发展与传承;王之虹教授等拓展手法内涵,丰富诊疗体系,开展机制研究,使流派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鼻渊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9—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渊"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渊"同功穴"主要为迎香、印堂、合谷和风池;"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其次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腧穴、原穴和络穴。结论:针灸治疗鼻渊,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及特点,为小儿慢性咳嗽穴位贴敷治疗标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文献31篇,包括21个穴位,48味药物。结果与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肺俞穴为主穴,以腰背部的膀胱经穴为主,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用药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为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归于肺经,药性多温,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主药固定且多以生姜为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