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研究通过分析"肢体困重"的字义,试图明确"肢体困重"的定义,探索其主要病机和量化方法。研究表明:肢体困重是"一种患者的主观感受,意指四肢和(或)躯体额外的负重感,重则如包裹束缚、活动量减少"。肢体困重的病机实责痰湿,虚责于阳虚、气虚。以等级法为主辅以数字模拟法、量表法的测量方法,有利于对肢体困重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梳理"水郁折之"之相关阐述,系统回顾"水郁"内涵、成因、临床表现、病位、病机,整理历代医家对"水郁折之"之法的临床应用。指出水郁之病重在水寒郁滞,水郁的治疗"水郁折之"应理解为"水郁析之"。即水郁应"分而析之",通过扶阳、实土、分利、疏散的方法,使体内被郁之阴寒之邪外出,以治水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四诊信息分析,总结冠心病热证临床表征,为构建临床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1980-201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冠心病热相关证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表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纳入冠心病热相关证临床研究文献40条,主要症状为胸痛(85.00%)、胸闷(80.00%)、烦躁(60.00%)、口干(55.00%)、心悸(55.00%)、口苦(45.00%)、大便秘结(45.00%)、气短(40.00%);主要舌象为红舌(45.00%)、紫舌(35.00%)、舌生瘀斑(32.50%)为主;舌苔以黄苔(67.50%)、腻苔(42.50%)为主,脉象以数脉(47.50%)、滑脉(45.00%)、弦脉(30.00%)为主。结论 冠心病热证临床症状以胸痛、胸闷、烦躁、口干、心悸、口苦、大便秘结、气短为主;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主;脉象以数脉、滑脉为主,可作为构建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衰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从心衰康复的五大处方出发,梳理了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心衰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医药可在慢性心衰康复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其中,中药治疗仍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可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康复治疗。传统体育疗法并调形、神、息,且对患者自身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心衰人群的康复训练。中医心理治疗可通过心理疏导结合躯体的治疗,达到身心同调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促进戒烟、缓解戒断综合症方面有明显效果。药膳的使用可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作为营养处方中的一部分。结论:中医药用于慢性心衰的康复治疗有其优势,中西医结合进行心衰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其1982-2016年间病证结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并建立数据库。经过资料规范统一化处理后,对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指标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结果:①纳入108个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研究中,95.4%的Jadad评分≤3分,高质量文献只有5篇(≥4分)。②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中,理化指标出现频率最高(81.5%),其次是总体疗效(67.6%)、症状或证候计分(63.9%)、生存质量(13.9%)。③2011-2016年的临床研究中总体疗效出现频率较2000-2010年增加,其它指标呈下降趋势。④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种类数多为2种或3种,分别占52.8%和28.7%。⑤高脂血症和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全部临床研究都将理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症状或证候计分在冠心病、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中出现的频率较乳腺增生病和高脂血症高。结论:目前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临床研究质量较低,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以替代指标为主。亟需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意识,同时积极探索更符合临床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更高的观察终点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伤寒论》"本云"可探究经方用量。麻黄桂枝各半汤中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服用量约为各自原方的1/3;"分"是一种计量单位,把一两四等分,一份为一分;桂枝二越婢一汤各药用量较小,"不可发汗",为去实轻剂。《伤寒论》"本云"揭示仲景用药思旨,奔豚气从表里并治,灸患处阻隔外寒侵袭,桂枝加桂汤温助心肾,平冲降逆。《伤寒论》"本云"可明了经方组方思路。桂枝汤见于太阳篇、阳明篇、太阴篇、厥阴篇。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桂枝汤可调治出入之机。小柴胡汤善行升降之气,全方以人参为中轴,佐以大枣、甘草,诸药配伍,调升降之气;生姜泻心汤的作用是扶脾土、弱肝用、泻其子,脾虚肝乘不能用泻实治法,所以仲景称为"并泻肝法"。《伤寒论》"本云"可探求古今用量服法。汉代的一升折今约200 m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3个数据库中关于健康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文献共71篇,建立文献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纳入文献中应用的健康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知信行模式、跨理论模型/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等11种。其中最多的为知信行模式(占29.6%);②纳入文献研究人群例数共6158例,包括患病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者家属,其中患病人群主要为慢病人群(30篇)。且不同研究对象选用的健康行为理论有所差异;③纳入文献的研究目的包括行为干预、行为解释、行为预测,其中行为干预占最多(94.4%)。而不同研究目的所选用的健康行为理论不同;④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量表、替代指标、结局指标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量表,占72.3%。结论: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预测和干预健康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整体上以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研究不多,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尚未得到重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建议根据理论自身属性、目标人群特征及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健康行为理论,且要建立多层次、连续、多维的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