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崇峰 《新中医》2015,47(2):301-301
郁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中更是普遍兼现,此种病症状态不仅严重困扰病者生活,而且增加了其他疾病治疗的复杂程度。笔者就中医治疗郁证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开闭宣窍,宁神定魄"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一般郁证的形成虽有长期的病理基础,而偶然的促发因素在临床中屡见不鲜,大多因于郁怒、惊恐所致。忧愁则气闭塞不行,气机的出入升降受到闭阻,在这种病理状态下患者一般表现出极度的烦  相似文献   
2.
牛崇峰 《北京中医药》2012,31(6):427-428
通过临床与文献研究认为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发生与发展变化与中医学肺、脾、肾、肝的脏腑功能紧密相关。在病理证候的研究中总结出未发时段、发作时段、缓解时段3个不同病理状态时段各自的病理特点。依据中医学痰阻气滞,筋膜失和,肺脾受损的病机特点,对肺系,肝系在病变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提供了理论和临床研究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凉营清透除热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崇峰 《新中医》2006,38(10):6-7
在邪热深入营分的阶段,器官、组织等实质性损害成为病理变化的重心,邪毒炽盛,阴伤液耗,脏损络伤气滞成为其基本病理特点,热毒与瘀血交结成为重要的病变特征之一,治法以凉营清透为主。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及临床与实验观察认为,以该治法为主的方药能有效改变热瘀交结的病变基础,减轻病理损害。而这一治法在临床中也可推广应用于一些出现类似病机的内伤杂病中,可扩大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孟澍江教授治疗皮肤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牛崇峰 《江苏中医》2001,22(7):12-13
孟澍江教授治疗皮肤病强调抓主症,审因论治,辨证用药,师明代医家吴又可治温“总是引导其邪从门户而出”,每以麻黄、连翘、制大黄三药合用,拨转机括,达邪外出。对于慢性皮肤病,宗清代名医叶天士治温邪犯表“分消邪势”之法,适当随证变通,收效较好。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病在膜原的辨正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原又名募原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膜原这一术语和邪入膜原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中有“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王冰注曰“膜 :膈间之膜 ,原 :膈肓之原也。”膜原泛指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此后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有如下论述 :“……邪从口鼻而入 ,则其所客 ,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 ,舍于夹脊之内……正当经胃关交之所 ,故为半表半里……即所谓横连膜原是也。”从以上所论来看 ,病在膜原最先作为病位概念提出 ,而吴又可所论 ,一方面从主观上为了说明温病与伤寒之别 ,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点明了温疫之邪为病初起时的特异…  相似文献   
6.
从总结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除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之外,常合并出现腹胀、嗳气及大便排解规律改变等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甚至有时其消化系统的症状表现超过心血管症状本身,这一症状严重影响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稳定及治疗决策。这种现象经常被认为是服用心血管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胃肠炎或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7.
气道高反应性(BHR)(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呈现出过强过早收缩反应的高敏状态,目前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诸多环节和因素.  相似文献   
8.
牛崇峰 《中医杂志》2000,41(1):59-59
中医古籍中常见有“客邪”、“客气上逆“、“主客浑受”、“主客交病”等名词和术语来论述病因病机及病证变化,为求进一步明确概念,理解和掌握“主客交病”的特定病理意义,指导临床实践,笔者作一探析。1 明主客之理,晓正邪之分客有多种含义,用于论述邪气则指外邪。如《灵枢·小针解》记有“客者,邪气也”,在《伤寒论》中更有“客气上逆”、“客气动膈”、“客热”等。其中多用于论述病因病机变化,蕴含了较深的意义,此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客忤夜啼”的病证记载,即患儿因忽受外界刺激之后出现面色交易不定,惊惕作啼等病症表现。“主”则多指正气,包括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真实世界多原发癌(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疗诊疗策略,以期提高对MPC的 诊治水平。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及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就MPC的发病率、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总 计收治2 5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筛选出MPC 24例,MPC的总体发生率为0.94%(24/2 550);其中双重癌发生率为0.86%(22/2 550)、三重癌发生率为0.08%(2/2 550)。第二原发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者有15例(占62.5%,15/24),在5年以内者有18例 (占75%,18/24),最长间隔时间为30年。首发癌和第二原发癌均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肿瘤。经外科手术或 放、化疗后的3年生存率为58.3%(14/24)、5年生存率为45.8%(11/24)。结论:通过对MPC 临床病例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 疗诊疗策略的探讨,做到早期诊断(避免误漏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鼻渊通窍颗粒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鼻渊通窍颗粒对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炎症早期醋酸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慢性棉球肉芽肿模型,考察鼻渊通窍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鼻渊通窍颗粒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程度,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程度。结论:鼻渊通窍颗粒可能通过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抑制炎症性渗出,从而通利鼻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