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伊班磷酸钠对骨折愈后的影响,以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进行科学、合理化治疗。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共135 例。选取符合股骨颈骨密度(T值< -2.5)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人,行PFNA手术,分别是不用药物组(A组)、术后1周用药组(B组)、1个月(C组)、3个月(D组)行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mg静点,连续两天,每3个月静点1 次。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骨密度值变化。收集的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个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共有18位病人因固定失败或死亡而失去随访,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在4个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C、D 3组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升高,而A组骨密度较术前降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不同时间段应用伊班磷酸钠可提高其骨密度,但对其愈后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组(13例)。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两组受体的血清肌酐(S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各时间点两组受体血清和尿液IL-35含量。结果 DGF组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迟缓,术后7 d时Scr水平高于IGF组,e GFR水平低于I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两组受体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 GFR仍存在较大差异,与IGF组相比,DGF组受体术后1年时e GFR仍降低(P0.05)。术后1、2、3、7、14 d,DGF组血清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8 d,与IGF组相比,DGF组血清IL-35含量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DGF组尿液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4、28 d,两组受体尿液IL-35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受体血清和尿液中IL-35含量低与DGF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术后早期受体全身和移植肾局部抑炎应答过弱,过度的炎症应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是DGF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科收治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10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其他的基础治疗都相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28.1±7.2)h较对照组的(40.2±6.7)h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胃泌素水平(90.7±12.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3±13.8)ng/L,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8.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中奥美拉唑的疗效优于西咪替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50例临床分析潘浩,卢国文一、临床资料我院1978年7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多原发性癌168例,占同期恶性肿瘤患者的0.7%。其中60岁以上者50例,占同期多原发性癌的29.8%,男性38例,女性12例。患者第2原发癌的发病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RIN2B和SNCA基因多态性与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幻觉症状是否相关。方法利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2个基因多态性,对53例幻觉组和47例无幻觉组及其两个亚组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GRIN2B和SNCA在PD有幻觉组和PD无幻觉组及其两个亚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GRIN2B rs7301328的GG基因型降低PD相关幻觉发生风险(Recessive:OR’=0.246,95%CI[0.071~0.848],P’=0.026;Additive:OR’=0.432,95%CI[0.208~0.895],P’=0.024)。SNCA rs894278的GG基因型增加早发型PD幻觉发生的风险(Recessive:OR’=8.281,95%CI[1.217~56.334],P’=0.031)。未发现与PD幻觉迟发型的幻觉风险增加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结论在中国人不伴痴呆的PD人群中,GRIN2B rs7301328的GG基因型可能是PD相关幻觉的保护因素。而SNCA rs894278的GG基因型可能是PD患者幻觉早发型的幻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囊肿可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和(或)神经根,引起腰痛及神经根性疼痛,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常被误诊或漏诊。国内外现有文献多为临床个案报道,尚未有系统性研究。本文从腰椎间盘囊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6个方面对腰椎间盘囊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胡椒碱(piperine,PIP)对脂多糖(LPS)活化的人结肠腺癌细胞SW480表达炎症因子的调节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ST-1法检测PIP对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s array,CBA)检测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和JNK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结果 PIP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但PIP对细胞的毒性较小;CBA检测结果显示PIP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LPS诱导的SW480细胞中IL-8的分泌;实时定量RT-PCR检测显示,LPS+PIP处理组与LPS刺激组相比,IL-8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印迹分析表明,PIP可抑制LPS诱导的p38和JNK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结论 PIP能够抑制LPS激活的人结肠腺癌细胞SW480中IL-8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和JNK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社会负担,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另外也大大降低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了解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病情况,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合理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2012年9月4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我院2012年9月4日0:00~24:oO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新入院的患者)的感染情况(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和耐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氯喹(CQ)对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AC)刺激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分析胞内TNF-α的表达,利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表达,应用定量RT-PCR检测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TNF-α前体的表达。结果 CQ明显抑制SAC激活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可溶性TNF-α,而细胞内TNF-α表达水平提高。定量RT-PCR显示CQ对TNF-α的mRNA水平没有影响;与此相一致,CQ对调控其转录的关键信号通路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影响不大。然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CQ使SAC诱导的Mr26 000和28 000 TNF-α前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CQ通过抑制TNF-α从膜结合的Mr26 000和28 000前体蛋白转变为可溶性成熟蛋白的加工过程而抑制该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其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TRAP法对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肾癌组与中晚期肾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高,肾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作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