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C3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1,2 ] ,肾脏局部固有细胞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病理因素诱导下过度产生和激活的补体 ,在肾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阻断这一作用将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雷公藤内酯醇 (T4)是雷公藤二萜化合物中免疫抑制活性最强的单体 ,本研究通过观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C3 mRNA和蛋白的影响 ,探讨雷公藤在分子水平治疗肾病的免疫抑制机制 ,并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和FK5 0 6比较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和TNFα对肾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变化对硫辛酸疗效的预测价值,为DPN的抗氧化应激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等,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和对照组,各116例。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进行调脂治疗,其中DPN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d,静滴14 d,比较对照组和DPN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以及DPN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数据和周围神经病变的总症状评分(TSS)。根据治疗前后DPN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变化值又分为TBIL增高组(50例)和TBIL降低组(6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协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DPN组基线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基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硫辛酸治疗后,DPN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L增高组的TSS改善率(78.00%)高于TBIL降低组(56.06%),而TBIL增高组基线TBIL、间接胆红素(IBIL)、DBIL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低于TBIL降低组基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变化值是影响硫辛酸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OR=6.072,95%CI:1.104~33.408,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BIL变化值与基线FFA水平呈正相关(r=0.24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FFA水平是TBIL变化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DP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下。TBIL水平变化可以反映DPN患者抗氧化应激疗效,可能是硫辛酸疗效评估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缬沙坦体外干预高糖环境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探讨RAS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干预高糖(25mmol/L的葡萄糖)培养24h后的小鼠足细胞,以RT-PCR方法检测干预前后足细胞nephrin、podocin和CD2AP mRNA的表达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0-5mol/L缬沙坦干预后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的足细胞nephrin、podocin和CD2AP 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1);②缬沙坦能显著上调高糖诱导的足细胞nephrin、podocin和CD2AP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③2×10-5mol/L缬沙坦能显著上调高糖对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P<0.05)蛋白表达的抑制。结论缬沙坦显著上调髙糖诱导的足细胞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可能是其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早在1960年就有人发现高水平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实验室发现有关。但大部份经验来自女性滋养细胞性疾病,仅几例睾丸绒毛膜癌与甲亢有关的报道,其临床重要性未被确定。病人和方法作者对1973~1989年间得克萨斯州大学癌症中心的睾丸绒毛膜癌和其它伴有β-HCG升高(>50 000mIU/ml)的生殖细胞肿瘤男性病人1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明确其临床或亚临床型甲亢的发生率及特征。病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新的VMP联合化疗方案(鬼臼乙叉甙、米托蒽醌、苯芥松龙)治疗老年预后不良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Ⅱ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病人和方法:52例Ⅰ~Ⅳ期中高度恶性和伴有症状的Ⅲ~Ⅳ期低度恶性NHL患者,男29例,女23例,中位年龄75.6岁(范围71~92岁),中位卡氏功能状况70分,初冶38例,复治14例.弥漫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DHL)29例.VMP方案:口服鬼臼乙叉甙和苯芥松龙各80mg/m~2/d,共5天,第1天静注米托蒽醌8或10mg/m~2,21天为1疗程.结果:总缓解率81%,其中CR46%,PR35%.CR中位期17个月(6~50~+个月),中位缓解期中高度恶性和Ⅰ,Ⅱ期病变(CR+PR)为9.5个月(4~50~+个月),Ⅲ,Ⅳ期为6.5个月(1~31个月).21例初治DHL中,CR66%,PR14%,其中治疗后24个月无病生存占55%.226个疗程血液系统毒性反应4级15例次(7%),3级54例次(18%),由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并发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变化的关系。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测定血糖链抗原19-9、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清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值等,通过B超及CT检查排除胰腺肿瘤,最后通过统计方法分析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 20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尿清蛋白与糖链抗原19-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为0.388,P为0.000),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为-0.225,P为0.001)。通过尿清蛋白分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量清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及正常清蛋白尿组(P分别为0.003,0.000)。而通过糖尿病病程分层,各组间糖链抗原19-9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F为0.322,P为0.80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相关,尿清蛋白是糖链抗原19-9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在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5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32例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选择健康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17、IL-6水平,并对血清IL-17、IL-6水平与年龄、病程、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足分级、体质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糖尿病足分级之间血清IL-17、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糖尿病足分级的增加,血清IL-17、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IL-6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足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328,P=0.022)。结论 IL-17、IL-6在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IL-17、IL-6与糖尿病足发生感染及感染性糖尿病足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功能哀竭的主要病因。蛋白尿不仅是DN的主要临床特征,而且是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oular Basement Membrmlce GBM)外的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足细胞之间邻近的足突相互交替,形成了许多30~40nm的裂孔,孔上覆盖一层厚4~6nm的裂孔隔膜,即肾小球足突间裂孔隔膜(Glomeroular Podocyte Slide Diaphrmne GPSD),后者是血浆蛋白通过脉管系统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RANTES和desmin表达及雷公藤内酯醇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NG)、模型组( DM)和小、大剂量雷公藤内酯醇组(T1,T2:0.2,0.4 mg? kg-1),灌胃。实验第4,8,12周,检测各组5只大鼠的血糖、肾重、24 h尿白蛋白;同时观察肾皮质中RANTES和demin mRNA的表达。结果 DM组,肾皮质RANTES和demin的表达在第4,8,12周较NG组显著升高( P <0.05),且从第4周末起,逐渐增高到12周末( P <0.05);T1、T2组较DM组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01);且T2组较T1组各周的表达更低( P<0.05);从第4周末起,T1组的RANTES mRNA表达逐渐下降至12周末( P<0.05);与第4周末相比,T2组的RANTES mRNA表达在第12周末显著下降( P<0.01);T1组和T2组的desmin mRNA表达在第12周末均较第4周末均显著下降( P<0.05)。 DM组RANTES mRNA的表达与desmin mRNA的表达和24 h尿蛋白显著正相关。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RANTES的过度表达,缓解足细胞损伤,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中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仪血红蛋白〉8.5%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35例采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每餐前口服那格列奈唐力片,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针。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仅2例发生低血糖。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始胰岛素治疗中,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使用简便,安全性好,住院率低,有利于门诊早期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