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角膜塑形镜试戴患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试戴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屈光参数,以期提高试戴成功率,并分析试戴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5例(89只眼)进行角膜塑形镜试戴近视眼患者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41例(91.1%)试戴成功,其中37例(82.2%)定制了镜片;4例(8.9%)试戴失败。通过对达到良好适配时的K值与平坦K值比较,得出角膜越平坦,两者的差值越小;而角膜越陡峭,两者的差值越大。4例试戴失败病例中,3例E值较试戴成功者E值明显偏低(P〈0.01),1例存在逆规散光。结论严格掌握好角膜塑形镜试戴者人选标准、规范验配流程,才能提高角膜塑形镜试戴成功率。对于E值偏低及存在逆规散光的患者试戴须谨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1.223)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鼻汨管阻塞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晨皓  陈超  高路  汪芳润  沈李 《眼科新进展》2008,28(12):943-945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735例837眼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平均首诊年龄4.5个月。根据首诊年龄依次采用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法。随访3~16个月,平均6.4个月,以溢泪症状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指标。结果保守治疗法治疗837眼,治愈123眼,治愈率14.7;加压泪道冲洗法治疗714眼,治愈181眼,治愈率25.4;泪道探通法治疗533眼,治愈518眼,治愈率97.2.早期探通(≤6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87.7;后期探通(>6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56.6.结论泪道探通法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最佳干预时机为4~6个月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近视儿童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分析儿童近视与VD的关联性。方法在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收集了29例在本院就诊的近视儿童进行血清VD检测,并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5~13岁,平均(8.00±2.92)岁;近视等效球镜-0.50~-4.00 D,平均(-1.63±0.96)D。同时收集了视力正常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11岁,平均(7.00±2.32)岁;等效球镜0.50~3.25 D,平均(1.17±0.61)D。结果近视组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22.25±9.08)ng/m L,对照组为(27.67±8.33)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儿童每日户外运动时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视组,血清25(OH)D浓度与户外活动时间呈正相关(r=0.453,P=0.014),而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026,P=0.907);在近视组,血清25(OH)D浓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555,P=0.002),而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185,P=0.397)。结论近视儿童血清VD水平低于视力正常儿童,可能与其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有关,其血清VD水平和眼轴存在一定关联,而是否可以通过提高血清VD水平减缓眼轴增长使得儿童近视发展变慢则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者在终止检查时点的视网膜功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ROP自然退行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以筛查间隔期分3个亚组(A亚组:Ⅲ区1期病变3周检查1次;B亚组:Ⅱ区1期、Ⅲ区2期病变2周检查1次;C亚组:Ⅰ区无ROP、Ⅰ区1期或2期、Ⅰ区退行ROP和Ⅱ区2期或3期病变每周检查1次)。依据中国ROP筛查指南方案至终止检查时点,应用F-ERG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 3亚组间比较P0.016 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符合本文病例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分别为119例和160例。依据排除标准,病例组39例(78眼)、对照组37例(74眼)进入本文分析。病例组较对照组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波、最大混合反应b波、振荡电位峰值、视锥反应b波平均振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反应平均潜伏期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亚组较A亚组各反应平均振幅和平均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亚组较A亚组视杆反应b波、振荡电位峰值和视锥反应b波平均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潜伏期除最大混合反应a波和视锥反应a波外,余反应均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亚组较B亚组各反应平均振幅和平均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P自然退行者在终止筛查时点,其视网膜功能发育落后于相同矫正胎龄的未发生ROP的早产儿,ROP病变程度越重、越靠近后级部,对视网膜功能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沈李 《大众健康》2010,(3):102-10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定时进餐、进食过快、不吃早餐、睡前夜宵、过饥过饱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已成为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与健康失之交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沈李  楼秋丽  马韩飞 《新中医》2017,49(5):14-1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价]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ADL评分、MMSE和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