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来发表于期刊的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比单纯康复疗法和/或常规西药干预(对照组)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总病例数为1 7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2,95%CI[1.16,1.28],Z=7.80,P0. 01);在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D=-0.66,95%CI[-0.78,-0.53],Z=10.62)及改善吞咽障碍临床评价量表评分(MD=2.01,95%CI[1.78,2.24],Z=17.3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所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不高,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选取迎香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贴敷8 h,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每周治疗5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变化,并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2、3、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3月后随访,观察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3、4周后,2组间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TNSS评分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间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NN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NSS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TNNSS评分改善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RQLQ 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RQLQ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者完成了全部疗程,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可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腹腔手术后早期,常因手术意外、疾病并发症或漏误诊需被迫紧急再次手术。这类病例病情危急,有的还存在医源性因素,手术麻醉风险大,处理复杂并困难。本文对199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腹腔手术后1个月内紧急再次手术的19例(其中5例外院转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深度阅读《黄帝内经》《难经》的有关具体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付诸临床,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以及结合《难经》等经典的临床应用。得出人迎气口的位置在左右手关脉之前,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可以在临床中明确地确定病变经脉,以及根据脉象的浮沉、四时脉象的不同等方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合病案阐述人迎气口脉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四时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在《难经》中亦有相关论述。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脉象随四时而变化,即“春弦、夏钩、秋浮、冬沉”;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脉象也会随之产生“太过、不及、病、死”的变化。通过诊察四时脉中气的强弱,即“太过、不及”脉,以及脉中胃气的盛衰,即“病、死”脉,并结合当下季节的五行属性,可以诊察人体疾病的深浅、治疗的难易以及预后。四时脉作为人体与天地联系的重要诊察窗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已成为全球第二致死率和致残率疾病[1],在我国其发病致死率居首位[2],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占中风的87%[3]。缺血性中风是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病种,长期以来受制于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束缚,理论上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临床上未能形成系统的针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全程的针灸整体治疗方案;基础研究受制于技术瓶颈,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许能贵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45例伤者中 ,单一脏器损伤 15例 ,多脏器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3 0例 ,其中合并 2个脏器损伤 18例 ,3个及 3个以上脏器损伤 12例 ;非手术治疗 3例 ,其中脾脏血肿 2例 ,腹膜后血肿 1例 ,手术治疗 42例。结果 治愈 40例 ,死亡 5例 ,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 2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 ,脑外伤致脑疝 2例。结论 腹腔穿刺、X线、CT检查对腹部闭合伤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术分为白术、苍术,2者治病极为广泛,对临床各科疾病,轻重缓急诸证,皆有殊功,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李时珍深谙术之应用,对白术、苍术有独到的见解,并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有关术的功效。本文从《本草纲目》书中所载术的功效与术的现代医用价值研究综合分析,深入理解白术与苍术的异同及功效,以期对现代术的临床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选取迎香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贴敷8 h,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每周治疗5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变化,并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2、3、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3月后随访,观察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3、4周后,2组间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TNSS评分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间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NN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NSS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TNNSS评分改善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RQLQ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者完成了全部疗程,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可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百会”“大椎”对缺血性中风小鼠运动功能、脑皮层血流灌注、小胶质细胞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每组15只。光栓诱导构建单侧缺血性卒中运动障碍模型。电针组小鼠在造模前进行连续7 d的电针“百会”“大椎”预处理,每次20 min,每天1次。用网格实验和爬杯实验评价小鼠造模前后运动功能;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评估小鼠初级运动皮层血流灌注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β、TGF-β、IL-10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初级运动皮层小胶质细胞及其M2亚型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网格错误率、患肢拖拽率升高(P<0.01),患肢利用率及患侧占健侧皮层血流灌注量百分比降低(P<0.01);血清IL-1β、TGF-β、IL-10含量升高(P<0.01,P<0.05);患侧初级运动皮层小胶质细胞呈阿米巴样,离子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